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毛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羊毛制品具有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保暖性好等优良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由于羊毛表面覆盖着的一层结构致密的鳞片层,使其容易毡缩、表面疏水及染色困难等。羊毛中还存在一些天然色素,影响其色泽鲜艳度。因此,对羊毛进行改性、漂白、破坏乃至去除鳞片,可以降低其缩绒性,改善染色性、白度和亲水性等,是提高羊毛纺织品加工和服用性能的重要途径。本论文研究羊毛在活化剂氰酸钠作用下的双氧水氧化作用,探讨氰酸钠用量、焦磷酸钠浓度、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羊毛改性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改性前后性能变化来表征分析羊毛在活化剂氰酸钠作用下的改性效果。论文还对活化剂NOBS的漂白促进作用进行了探究,利用NOBS与双氧水生成过氧壬酸的强氧化性来漂白羊毛,达到提升白度的效果,分析了漂白后的白度、润湿性等性能。同时,对漂白后的羊毛织物泛黄性能进行了探究,尝试通过紫外线吸收剂整理和耐晒蓝色染料上染来达到提升羊毛白度和耐光稳定性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氰酸钠和双氧水的活化氧化作用改性的羊毛,其缩绒性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其缩绒球直径由未处理羊毛原样的2.01cm增加到3.46cm,而润湿时间只需要2s,远远小于羊毛原样的大于30min,白度、染色性能等也有了大幅提高,从扫描电镜结果和Allw?rden反应等可以直观的看出改性后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层受到腐蚀和破坏。活化剂NOBS对羊毛的双氧水漂白具有明显的活化作用。对NOBS活化氧化漂白结果分析发现,该活化剂的使用可以减小双氧水的用量,并能同时大幅度提高羊毛的漂白效果,其白度可达到白板的白度值,而且在提升羊毛白度的同时,又可以改善羊毛的亲水性和染色性。此外,本论文还对漂白和改性后羊毛的耐光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漂白和改性后的羊毛在光照下更容易发生泛黄现象,而紫外线吸收剂的整理可以很好的改善其泛黄现象。将紫外线吸收剂整理与耐晒蓝色染料上染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紫外线吸收剂整理后羊毛的白度,其白度值从漂白羊毛晒后的67.75提高到73.55,并同时兼有良好的耐光性。所以,通过选择氧化活化剂并研究了相应的应用工艺,可以达到羊毛表面改性的作用和提高羊毛漂白的效果;而将紫外线吸收剂和蓝色染料的应用结合,可以改善羊毛氧化处理后的白度和耐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