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和四诊信息与预后的关系,探讨中医药早期干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及临床症状的意义,为进一步完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方案,客观评价中医药疗效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体系研究”的一部分。从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在四个临床研究中心使用“信息采集手册”连续采集发病72小时内入院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信息,并将信息录入数据库,共完成1023例患者的14880例次临床信息的采集。应用软件程序,使用本课题组研制的《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根据患者首次记录的四诊信息进行证候要素的判断。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数据清洗,获得804例患者的临床信息,锁定数据库。提取入院后首次记录的证候要素等临床信息作为自变量,以发病90天Barthel指数(BI)为预后评价指标,作为因变量。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自变量进行频数分布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卡方检验分析急性期证候要素、四诊信息与预后的关系,以及除中医因素外的临床信息与预后的关系;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急性期与预后相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证候要素与发病90天预后不良呈显著正相关(OR=1.595,P<0.01);小便失禁(OR=3.861,P<0.01)、语声低微(OR=1.910,P<0.05)、神疲(OR=1.383,P<0.05)与发病90天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发病年龄(OR=1.037)、首次NIHSS总分(OR=1.237)、既往脑卒中病史(OR=1.77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019)与发病90天预后不良呈显著正相关(P<0.01);既往糖尿病病史与发病90天预后不良具有正相关性(OR=1.602,P<0.05);首次Glasgow总分(OR=0.783,P<0.05)与发病90天预后不良呈负相关。提示发病年龄大,发病首次NIHSS评分高,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发病90天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大;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预后不良相关,其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对预后不良的影响较大(P<0.01);首次Glasgow评分高的患者,脑损伤较轻,发病9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好。急性期与预后相关的各因素之间具有相关性。发病年龄与首次Glasgow总分具有负相关性(P<0.05),与既往脑卒中史、气虚证候要素、语声低微、神疲、小便失禁具有正相关性(P<0.05)。首次NIHSS总分与首次Glasgow总分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1),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气虚证候要素、小便失禁和神疲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首次Glasgow总分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气虚证候要素、小便失禁具有负相关性(P<0.05)。既往脑卒中史与小便失禁、神疲具有正相关性(P<0.05)。但上述因素间的相关性较小(rs<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及四诊信息与预后具有相关性,气虚证候要素、小便失禁、神疲、语声低微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多项急性期临床信息与预后相关,首次Glasgow总分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既往脑卒中病史、既往糖尿病病史、发病年龄、首次NIHSS总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急性期与预后有关的各因素之间存在较小的相关性。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四诊信息和其他临床指标的早期干预可能会对改善患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