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酯和聚酰胺是两大热塑性成纤高分子材料,二者可以单独做成纤维产品,也可采用复合或者共混纺丝制备一些差别化纤维产品。对于该类纤维材料使用后能否再次共混熔融成型,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使用,其中涉及到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共混稳定性是其能否使用的关键,而该方面尚未形成规律性的理论体系和用于指导实际的应用。本文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了不同重量比生物基聚酰胺(PA2)/PET的共混体系,以及PA6/66共聚物、PA66、PA6、PA12)和PET共混体系,通过DSC、FTIR、POM、SEM、TEM、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对于PA2/PET共混体系而言,共混体系中PA2主要作为分散相,并随机分布在连续相PET中,为“海-岛”状分散结构。随PA2组分含量的增加,分散相的粒径逐渐增大,分散形态不均匀,二者相容性变差;共混过程中两组分各自结晶且相互影响,出现结晶相分离,PA2起到异相成核剂的作用,共混体系结晶度相对低于纯的PET和PA2结晶度的算术加和,整体结晶度有所下降。PA2/PET共混体系DSC测试两次升温过程中均出现两个熔融峰(TM1/TM2;TM3/TM4),且TM3<TM1,TM4<TM2。不同配比的PA2/PET共混体系中,随着PA2的含量增加和共混时间的延长,出现了酯键和酰胺键的断裂重组,二者发生了酯-酰胺交换反应,这使得PA2/PET具有一定相容性,但是这种相容性与共混体系中PA2的含量、共混时间直接相关。对于不同链结构PA/PET共混体系,PA以分散相分布在PET连续相中,且各体系中PA粒子分散尺寸均不同。各体系在DSC测试两次升温过程中,PA66/PET和PA2/PET体系在DSC曲线中表现出熔融峰十分靠近甚至重合的现象,但PA6/PET、PA12/PET、PA6/66/PET共混体系中,两个熔融峰很分开。PA66/PET共混体系只有一个结晶峰,这可能是二者在共混过程中共结晶。其余共混体系中均有两个结晶峰,且PET的结晶温度迅速提高,均在203~208℃之间,而PA的结晶温度则降低,共混过程中PA和PET各自结晶且相互影响,PA作为分散相,起到异相成核剂的作用,PA的加入影响二者的结晶状态。XRD测试结果显示,PA6/66/PET共混体系相对于纯的PET,结晶度明显下降。PA12/PET共混体系,在22.6°处有微弱的衍射峰,共混后以γ晶型为主,结晶很不完善,结晶度很低;PA66/PET共混体系形成共结晶体系,且结晶度很低。PA2/PET共混体系在共混过程中几乎没有γ型晶形成。PA6/PET体系α1处的结晶峰明显消失,α2晶型的结晶峰变宽,共混过程中整体结晶度较纯PET和PA6有所降低。共混体系中PET相结晶由易到难排序分别为:PA6/PET>PA2/PET>PA6/66/PET>PA12/PET>PA66/PET。FTIR结果表明几类共混体系在共混过程中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酯-酰胺交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