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如何进行现代性转换,解读中国传统文论如何恰当运用西方理论资源,这些一直是中国文学界关注的问题。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思想读本》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此书打破传统的观念史研究方法,通过文本来解读思想,在中西比较的视野观照下,对中国文论做出了颇具新意的阐释。本文通过对宇文所安《中国文学思想读本》研究,来详细阐述宇文所安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力图为中国文论的现代性建构提供一些有益借鉴。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宇文所安解读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一、“知”的解释学。宇文所安认为中西文学思想关注点不同,根源在于认知模式的不同。他从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中解读出一种“知”的解释学,认为这段话表明认识人有三个阶段:所以——所由——所安。他说这体现了中国的认知不是西方追求事物本质的认知,而是从外知内。即看到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深入内部去探讨何以形成这样的原因,从而“知”这个人。在此基础上,宇文所安解读出这个“知”的解释学包含的两种假定:显现理论与“知人”模式。由此他分析了后来一系列中国文论的重要命题,皆是围绕这两种假定展开,在认知模式上为中国思想传统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知”的发展脉络,从而展现了中国文学思想传统在思维结构上与西方的不同,突显了中国文论自身的独特价值。二、传统文论的文本形式。除却认知方式,宇文所安发现中国传统文论的文本形式同样值得关注。宇文所安认为中国的论说方式,以赋体修辞为代表,体现了一种“尽”的论说模式。它不是西方亚里士多德似的对问题的层层划分,而是试图穷尽一个领域。宇文所安说这种“尽”的言说背后暗含了“易”的补充与平衡的思想。就像“易”的卦象运作,在一个观点进行到极致时,作者便会用另一个观点来进行平衡,防止论说滑入过度的危险。由此宇文所安从中国传统思想内部为传统文论的论说找到一个理论依据。宇文所安还指出中国传统的诗话文类体现了一种思想风格,诗话其实是一种由作者微妙、深奥的思想连贯起来的独特文本形式。三、隐喻与文化语境。除了对认知模式与文本形式的中西观照,宇文所安始终把文本看成一个不透明的事物,他致力于发掘文本中隐含的思想。由此他聚焦中国传统文本的众多隐喻模式以及文本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纠缠。他通过对隐喻喻体和本体特点的分析,发现在陆机的创作理论中,语词其实是独立于作者而存在的,这迥异于早期显现理论。宇文所安还发现通俗诗学的独特价值,认为通俗诗学是当时启蒙教育状况的缩影,是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背景材料。并且宇文所安指出《沧浪诗话》的禅宗思想只是严羽用来证明自己离经叛道立场合法性的工具,从而对《沧浪诗话》做了一个全新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