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成效卓著,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年到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了近24倍,2013年达568845亿元,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生活同益富裕。然而如此高速的增长却是以资源巨大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为代价,“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普遍存在于众多行业和生产环节,导致了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问题。这不仅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桎梏。因此,缓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环境矛盾,加快转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是我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并将其加入“四位一体”建设中,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规划我国的改革蓝图中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改革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体制,“健全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约束问题进行探讨,运用规范分析、统计分析、理论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经济发展理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微观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遭遇的资源约束问题及其破解途径。本文对资源约束问题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现状分析,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内主导资源短缺、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资源需求居高不下、供需严重失衡。二是成因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约束的形成原因在于资源产权制度不完善、产业结构失衡、政府管理和企业责任感缺失。三是影响分析,资源约束威胁着我国经济安全,加剧了经济失衡。此后以索洛模型为基础,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纳入模型中,构建资源约束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出模型结论:技术进步和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有助于缓解资源约束;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人口增长会加剧资源约束;产业结构是影响资源约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本文提出破解资源约束的途径,分别为明晰资源产权制度、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