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解吸的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层气资源量丰富,随着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发展,低阶煤煤层气的开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针对低阶煤煤层气开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采技术和工艺,缺乏对低阶煤瓦斯吸附解吸控制机理的研究。煤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等化学结构,这些结构对瓦斯吸附解吸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物理实验研究为基础,从孔隙结构特征和表面官能团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低阶煤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了低阶煤的吸附解吸规律,探讨了影响低阶煤吸附解吸的关键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低阶煤瓦斯吸附解吸的控制机理和高效抽采模式。借助压汞和液氮吸附实验,研究了低阶煤的孔径分布特征和孔隙类型。结果表明:低阶煤的孔隙更加发育,含有大量的开放性孔隙,中孔和过渡孔占有较大的比例,孔隙间的连通性较好,煤中的孔隙类型多为墨水瓶形孔和楔形孔,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煤样中微孔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中高阶煤样中的孔隙类型多为圆筒形孔和狭缝形孔。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了煤的体积分形维数和吸附孔的分形特征,并研究了煤体组分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阶煤的孔隙率大,煤体可压缩性强,体积分形维数较大,甚至大于3,中高阶煤样的体积分形维数相对较小,孔隙率随着体积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煤样在低压段(P/P0<0.5)的分形维数被称为表面分形维数,高压段(P/P0>0.5)的分形维数被称为结构分形维数;煤样组分会造成煤体表面和孔结构的不均一性,对分形维数产生影响,分形维数可以看做煤体组分复杂程度的综合体现。通过对FTIR谱图的分峰拟合,定量研究了低阶煤中表面官能团的演化规律。发现低阶煤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和一定量的羧基,其羟基类型主要为氢键、酚羟基和醇羟基,同时含有少量的自由羟基。低阶煤中的含氧官能团多为烷基醚和醇,而中高阶煤中的含氧官能团多为芳基醚和苯氧基醚。低阶煤中的C=O官能团含量相对较高,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煤中的-OH部分转化为C-O官能团,随着变质程度的进一步增大,C-O官能团发生断裂,缩聚成芳环结构。利用吸附解吸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解吸规律并定量计算了煤样的吸附滞后系数。发现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VL呈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化趋势,褐煤的吸附能力较差,其余低阶煤的最大吸附能力大于部分中阶煤(1.0<Ro,max<1.5),小于高阶煤;低阶煤与甲烷的相互作用较弱,吸附量在低压区的增长速率较慢,难以达到饱和吸附。低阶煤的理论解吸率和理论采收率均明显高于中高阶煤,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煤样的吸附滞后系数增加。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了低阶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对瓦斯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阶煤的瓦斯吸附能力受孔径分布和表面官能团的共同控制,瓦斯解吸能力受孔径分布和孔隙类型的共同控制;在对低阶煤吸附解吸的控制中,孔径分布对瓦斯吸附起主要控制作用,而在瓦斯解吸时,孔隙类型占主导作用。最后,提出了低阶煤瓦斯吸附解吸的控制机理和低阶煤煤层气高效抽采模式。
其他文献
通过对包头市代表性花坛进行整体探讨,指出包头市花坛造景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为充分发挥地区特色,提高花坛应用水平和设计质量提供指导。
为适应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语言测试改革与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势在必行。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与语言评价现状,结合形成性评价的理念,本文对高中英语形成
在分析煤炭行业现状及借鉴钢铁等产业电子商务供应链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煤炭行业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平台建设的思路及要点。
民国时期,双十节所蕴含的政治性为商业广告提供了特殊的时空背景,使广告主得以借助政治话语和政治符号宣传商业信息,并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政治权威扩大国家和民族认同的需要,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建筑电气安装是商业建筑和居民建筑的重要施工内容,其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对未来的建筑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控制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安装质量,
<正>为调研中学起始年级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本区教研室组织了七年级数学统一测试.由于七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相对单薄,各种模拟资料中综合性考查学生的压轴试题几乎都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享受到了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同时,各种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也让人们越来越担忧。因此,加快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的进程就显得尤为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的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面临更多的价值选择和利益取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
众创空间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兴载体,具有无边界、自组织与客户化等创业生态系统特征。文章以杭州梦想小镇众创空间为例,阐释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与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至关重要。志愿服务精神以自愿、奉献、友爱、进步等为核心内容,在公民社会理论和公民教育理论视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