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我国通过开展“十城千辆”工程开始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2010年,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确定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全球汽车产销量大国,近年来我国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加,但我国要想成为汽车强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必然选择。对于新兴产业,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政策是推动其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动力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逐年出台,各类政策数量逐步累积,但是,朝着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最终战略意义并不在于出台成百上千项国家和地方政策,而在于能通过政策有效地引导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这些政策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所产生实际影响的评价便突显出了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政策目标达成理论,针对我国近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展开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2009-2016年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政策计量的方式对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的特点进行分析。随后,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确定了贯穿政策体系始终的核心政策目标,并由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对最终指标赋予权重,进而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10-2016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了实证研究,并结合“障碍因子”模型对影响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障碍指标进行判断。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对我国政府未来完善和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了建议。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逐年改善并呈现出后劲强势的发展特点,在2015年政策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得分呈现加倍增长以后,2016年政策效果达到7年中的最优。在影响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众多因素当中,产业发展和行业规范类两类因素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而我国政府未来在修订及完善相关政策时应当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以进一步的促进政策目标的达成,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