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簇是材料设计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因为材料的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团簇的尺寸、结构、组成而设计。团簇集成材料的制造依赖于寻找到恰当的团簇作为结构单元,这种团簇应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且团簇间相互作用较弱。本论文主要利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相对论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TaSin(n=1-13,16)、TaSin+(n=1-13,16)和Irn(n=2-13)团簇的几何及电子结构性质。 鉴于Hiura的实验,我们先后对过渡金属掺杂的硅基混和团簇TaSin(n=1-13,16)和TaSin+(n=1-13,16)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性质和成键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找出了TaSin(n=1-13,16)团簇的一系列稳定构型,并得到了相应最稳定构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TaSi3外,TaSin(n=1-6)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具有与Sin+1基态结构相似的框架。在最稳定的TaSin(n=1-11)团簇结构中,随着Si原子数的增加,Ta原子处于一个逐渐下沉的表面位点,而TaSi12是一个D6h对称的Ta原子内嵌在硅笼中的胶囊状结构。由此推断,n≥12时,TaSin团簇的最稳定结构都可能是金属原子内嵌在硅笼中的笼子状构型。TaSi13团簇的最稳定结构是C2v对称的笼子状结构、TaSi16团簇的最稳定构型是相对C4v对称稍有畸变的富勒烯结构有力证明了上述推断。相对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性TaSin团簇中几个大团簇的相对稳定性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小团簇则不然。与中性TaSin团簇相比,相应TaSin+的结构大多数都保持中性TaSin的结构框架,而束缚能和HOMO-LUMO能隙却普遍变大,这些说明TaSin+相对TaSin稳定性得到了一定改善,并能说明正电荷对TaSin团簇的几何结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电子结构影响相对较大。对结构变化较大的TaSi4+和TaSi6+,相应的原子平均束缚能和HOMO-LUMO能隙相对中性团簇的显著增大,这个发现能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通过电荷布局的分析发现,无论在TaSin还是TaSin+(n=1-11)中,Ta原子的Mulliken净布局和Hirshfeld电荷的数值都为正,表明TaSin(n=1-11)团簇中电荷转移是由Ta原子向Sin团簇的。而对TaSin(n=12-13,16)团簇,在Ta原子和Si原子间的电荷转移取向出现了竞争。另外,本论文中还讨论了钽原子的d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