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采自渤海湾海底C214、D-dl的岩心样品,对其进行粒度、有孔虫、介形虫、14C测年等分析,以及其他50多个工程钻样品的对比分析,对渤海湾海侵前的古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渤海湾北部C214孔岩芯样品,进行了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测试,将该孔自上而下划分为海相-滨海相、陆相、海相、陆相4个地层。阐明了本区晚第四纪里经历了陆地、海洋、陆地、海洋四个环境演化阶段。大约39kaB.P.献县海侵前,渤海湾为陆地平原环境,献县海侵时渤海湾水温较现在高,海水范围较现在大,23kaB.P.之后海水退出渤海,全新世海侵前的盛冰期里和冰消期渤海湾长期裸露成陆,北部以河湖沉积为主。全新世海侵约在8-9kaB.P.之间(或8.5 kaB.P.)海水开始淹没渤海湾,直至今日。本文运用了岩性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声学地层学特征,获得了渤海湾自上而下第一间断界面丰富的古环境信息,对晚第四纪环境演化历史提供了证据,并划分出渤海湾全新世海侵底界面,得到全新世海侵底界面多个埋深高程点。通过对两界面的时空特征分析、钻孔岩芯对比和声学剖面解释及工程地质物理指标参数的计算,绘出全新世海侵底界面古地形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全新世海侵前本区是一个西高、东低、南斜、东北洼的大平原,东西高程差仅仅21.7m;东西向总坡度约0.7‰,与现今华北平原东西坡度相接近。通过对C214孔陆相层上部的粒度分析,将之与现代湖泊不同沉积相带表层样品的典型粒度主导组分频率特征、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及河湖相沉积的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和丰度等粒度判别参数进行了对比,初步对其成因和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尝试通过粒度特征对渤海全新世海侵前的水下黄土-河湖相沉积进行识别,为全面了解湖泊的堆积过程、加深对渤海湾晚第四纪沉积体系的认识及其古环境重建打下良好的基础。粒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全新世海侵前,①C214孔附近曾经过湖滨→湖心→水下黄土的沉积环境,这与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结果(平原沼泽和干旱草地沉积环境)是基本一致的;②C214孔附近湖泊沉积环境中是存在水下黄土物质沉积的,其在粒度频率分布特征、各粒度参数上与山东青州黄土和黄土高原黄土相近,与河流相样品相比差距较大,说明其来源为风成物质,之后沉积于水下,未受强大水动力改造;③通过粒度特征分析的方法是可以将水下黄土从典型湖泊沉积物中识别出来的。根据浅地层声学剖面资料和岩性地层分析,并结合古河道水文参数经验公式,解释了冰期低海面时的河谷地形,查明了古河道的分布状况,计算出本区河段的平原曲流河河性,包括古河道的河宽、河深、流速、流量和输沙量等古参数。并进一步推测:渤海湾分布有一条两古河道系统,其河宽大、汊道频,是流量较大的自SW向NE流的较大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