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蛇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any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蛇在长期动物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爬行动物的一支,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蛇类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蛇寄生虫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蛇的生长发育、降低蛇的体质,导致蛇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严重时还能使蛇死亡。因此对蛇类寄生虫的调查与鉴定其种类,对蛇类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三种蛇感染寄生虫情况初步调查为初步了解上海市场蛇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作者剖检了来自上海市场罚没的3种29条蛇,其中赤链蛇rufozonatum)9条、大王蛇(五/印如carinata)10条,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10条,分别取血液涂片,依序检査体表、皮下、肌肉、心脏、肺脏、肝脏、胃、肠道等组织器官,收集检获的寄生虫,显微镜初步观察。结果显示:在29条蛇均未检出外体寄生虫、吸虫和棘头虫,在皮下和体内检出线虫和绦虫,在血液中检出肝簇虫(Hepatozoon),蛇的寄生虫感染率为96.55%。线虫、绦虫、肝簇虫在赤链蛇的检出率分别为77.88%、100%、0,在大王蛇的检出率全部为100%,而在黑眉锦蛇的检出率分别为60%、40%和0。从29条蛇共检获线虫241条、绦虫(裂头蚴)1260条,其中69.79%的线虫和86.55%的绦虫来自大王蛇。按检出的脏器统计,93.20%的绦虫来自皮下与肌肉,65.63%的线虫来自胃。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场三蛇的寄生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其中检出的裂头蚴为人畜共患寄生虫,吃蛇皮与蛇肉、吞蛇胆存在感染寄生虫的极大风险。因此,保护蛇类等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身。2.蛇肝族虫的形态观察与种类鉴定肝簇虫是蛇类最常见的血液寄生虫。调査结果显示,10条大王蛇均感染了肝簇虫,为自然感染。釆集的血液一部分用于血涂片的制作,剩余的保存在-20°C,供分子特性研宄用。成熟配子体成熟的母配子体细长形,两端钝圆,一端大,另一端稍微细,并且在细的那一端形成一个约为3nL对折勾。虫体大小为15.25±0.76x2.45土0.59nm (13.24-17.25x1.12-4.1, n=188),面积为43.92土9.252unr (20.48-68.77,n=188)。虫体核瘦长、致密,通常在位于虫体的中间,但通常会向虫体两端伸展。虫体的核大小为6.92±1.26x2.02±1.18(4.13-10.06x1.08-3.22),面积为12.99±4.082叫(5.49-22.85)。虫体往往单独寄丰于成熟的红细胞内,偶尔出现同一个红细胞感染两个虫体的现象。10条大王蛇均感染肝簇虫,并且为同一类型。所发现肝簇虫母配子体改变寄生红细胞形态。分子鉴定采用HepF300/Hep900和HEMOl/HEM02两对特异性引物来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分子进化树分析显示,本次实验的肝簇虫关系最近的是来自色鼠的肝簇虫,其次是来自姐妹分支的大鬼鼠肝簇虫和球蟒肝簇虫H. ayorgbor,但他们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本次发现的肝簇虫有一个特征性的特点就是,在虫体的一端形成一个约为3对折勾。基于形态学、形态测量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我们将本次调查发现的肝簇虫定为新种,并命名为中华肝簇虫chirtensis n.Sp.。这是我国首次同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肝簇虫进行研宄。3.蛇源裂头蚴的形态观察与种类鉴定裂头姆K/Verocwco/c/)是假叶目(Pseudophyllidea)裂头科(Diphyllobothriidea)绦虫蚴的总称。为弄清楚本次调查所检获的裂头蚴的种类,本研宄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裂头蚴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虫体呈乳白色,长约0.68-5.18mm,为长带状的实体构造。虫体体前端较宽大,具有成虫样的头节,向后略变细。种系发育树分析显示,可将内群分成3大支,第一支由迭宫属绦虫组成,本次调查的裂头蚴也在该组,并且与己报道的欧猥迭宫绦虫QSpimmetraerinaceieuropaei)在同一分支。这样的分组,符合自然物种隔离情况,并且系统进化树中的bootstarp值很高,说明进化树结果可靠。因此可将本次调查的裂头蚴鉴定为欧猥迭宫绦虫,与形态学分析一致。4.蛇源线虫的形态观察与种类鉴定本研宄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检获的蛇类线虫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蛔虫:虫体寄生在胃壁或肠道中,在肠道中的虫体往往包绕成团,而寄生在胃壁中的虫体排成线,然后虫体的头部和尾部再一次伸出胃的内腔,而虫体则留在胃壁中。虫体呈棕黄色或铁灰色,头端有3个唇,唇上有一排锯齿状的齿,无中间唇,无颈翼膜。雄虫虫体长54.03~83.56mm,宽0.80?1.37mm。食道长3.40?4.68。尾部末端有一根小刺,两根等长的细长交合刺,长度约为1.27mm。尾部两测分布有个一排肛前乳突。雌虫相对比雄虫大,长70.36?100.08mm,宽1.02-1.49mm。食道也比雄虫的要长,为3.85~9.55mm。阴门的位于虫体中后端,虫头部到阴门的距离占虫体长的54.60%?61.10%。与文献对丝状蛇蛔虫描述的基本一致。(2)华首线虫:虫体细长,口囊小,直向前,前角质脊宽大,后腹角片方形,后背角片呈弧形,背沟基部宽大,背沟脊由念珠状角质片组成。食道短钝,后部显著的膨大,神经环位于食道前部、排泄孔开口于食道基部,颈乳突位于排泄孔的后缘。与文献中对印度华首线虫的描述相一致。根据形态学鉴定,可以将本次调查所检获的蛔虫鉴定为丝状蛇蛔虫,华首线虫鉴定为印度华首线虫。然而缺少蛇线虫分子鉴定的报道,因此想通过对蛇线虫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从而鉴定蛇线虫的种类,似乎不可能。有关蛇线虫分子鉴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基因治疗在从根本上解决某些人类重要疾病方面拥有着巨大的潜力,而基因转移至人体的过程中需要载体来协助将其送达至目标细胞,因此高效低毒、可生物降解的基因载体成为研究开发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同时也是目前大力发展的二次电池,与传统的电池相比,优势明显,如单体输出电压高、没有记忆效应、安全环保等。为保证锂离子电池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要求电池的负极材料也具有相应的优异性能。硅及含硅材料的理论质量比容量非常高,可达到4200mAh/g,硅基负极材料从问世起就被寄予厚望,但在充放电过程中硅负极材料会产生巨大的体积变化、粉化导致其循环稳定性很差,需要采取一系
本文简述了环糊精化学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小分子与DNA作用的作用方式以及分析检测技术。在文中综合运用了荧光光谱法、热力学方法、粘度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八羟基喹啉、八羟基
蘑菇中毒主要是由鹅膏肽类毒素所引起,日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鹅膏中毒的药物,前期研究表明灵芝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为此本论文拟探讨灵芝的有效成分——灵芝总三萜对鹅膏毒肽中毒小鼠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灵芝总三萜的提取及其纯化:运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法进行粗提,灵芝子实体打粉,以95%乙醇作为夹带剂,萃取条件:温度40。C;压力35MPa;耗时2.5小时;C02流量为3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