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电视栏目市场化的进程中,以科学传播为己任的科教电视节目因为“叫好而不叫座,普遍而不普及”的尴尬现状,一度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除了内容本身的深奥,远离普通观众的视野之外,叙事方式存在的问题才是关键所在。关于科教电视节目叙事方式的研究,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进行过很多有意义的探讨,科教节目创作人员也在创作中积累了大量传播科学的实践经验。在电视栏目故事化的大环境中,科教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也采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并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地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但是,科教节目种类繁多,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收视率低、影响力小、收视范围窄等诸多现象,至今仍然困扰着广大研究者。有鉴于此,论文以叙事方式的研究为核心,通过故事的选择、组织和表现等环节来寻找更适合科教电视节目的叙事方式,以期为科教电视节目创作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参照。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科教电视节目与叙事。这一部分是论文的理论准备。主要是梳理科教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科教节目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介绍西方叙事理论,叙事包括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电视叙事本身就是多重叙事,科教电视节目是科普宣传与电视叙事的结合。第二,选择故事的艺术故事的选择包括故事的类型和选择策略两个方面。科教电视节目的故事主要有:战争类型、历史/考古类型、科学(科幻)/惊悚/探险类和医疗类型等。上级的宣传任务、社会热点问题、观众的收视需求、可视性、求异性、科学性等则是选择故事的依据和策略。第三,组织故事的艺术通常在一个故事里包括这三个要素:人物、事件和场景,在科教电视节目的叙事中这三个要素则是围绕科学的表现来组织的。在科技推广类和教学类的节目中,特别需要调动人物的作用。在故事的组织中,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动、静变化以及场景的有序变化是使故事逼真、吸引人的基础。第四,叙述故事的艺术故事的叙述包括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叙事者与叙事视角结为一体,叙事视角的选择尤为重要,求新求异的叙事视角、个性化叙事者的研究是论文的创新点。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既是故事的发展的时空,又能调节故事的节奏变化。叙事策略包括叙事话语的平民化、叙事方式的故事化和叙事元素的多元化,这也是论文研究的重点。第五,表现故事的艺术故事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三个方面。特技、动画和真实再现是画面形式的创新表现,同时,真实再现也存在滥用的问题。声音中重点探讨解说的简化和出镜主持人的叙事节点作用,以及同期声推动叙事的作用。蒙太奇越来越受到科教节目编导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