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想社会主义仅从人性论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途径。而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从而将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形态转变为科学形态。到了20世纪,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则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把这一科学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表明,什么时候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什么时候就取得实践的成功。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论证和阐明了继承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探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意义。追溯马克思理论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马恩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是以这种方法论为指导,他们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但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是19世纪西欧社会的产物,当面对20世纪经济、文化都极其落后的中国社会时,必须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就要求继承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 第二章从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出发,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重要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他坚持从中国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出发,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为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毛泽东晚年在实践中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使社会主义建设陷入迷途。 第三章论述了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纠正毛泽东错误的基础上,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因此,他准确地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他还科学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系列的问题。 第四章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比较,阐明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理论价值。以这种方法论为指导,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道路时,要不断开拓创新,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