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pri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简称LUCC)是导致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遥感影像分类作为土地利用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可以全面、高效、实时地了解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从而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的实时更新、动态监测以及水文模拟提供数据支持。本文以青海省湟水流域为研究区,以2011年Landsat5TM影像为数据源,并按照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将研究区分为川水区、浅脑山区和脑山区。然后对比初步分类结果确定适合湟水流域的最佳分类波段并进行波段合成,并对每个地理分区分别选择样本,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对湟水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进行自动分类。在此基础上,其次,根据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选取TM影像6个波段、DEM、坡度、坡向、NDVI、NDBI、MNDWI、主成分分析波段以及手工勾绘的水浇地边界为建立决策树所用特征参数,按照每个地理分区分别建立决策树,实现流域的自动分类。通过精度评价确定最适合湟水流域的分类方法,为今后湟水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的快速获取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最大似然分类法、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和决策树分类法总体分类总体精度分别为76.20%、79.44%、84.93%,Kappa指数分别为0.72、0.76、0.82,说明决策树分类方法最好,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稍好于最大似然分类法,而最大似然分类法效果最差。(2)从生产者精度来看,三种分类方法中每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精度有所差异。首先,未利用土地的三种分类生产者精度都比较高,分类精度在86.14%~91.09%,其中最大似然分类法>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决策树分类法。其次,水浇地、旱地、草地和水域的生产者精度是决策树分类>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最大似然分类,而林地、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分类精度则和上述几类有所不同。林地是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最大似然分类>决策树分类;城乡居住建设用地表现为最大似然分类>决策树分类>人工神经网络分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及其二者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l6蛋白及PCNA在5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首次对南海海域4种常见贝类的微量元素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中,由第1、第2主成分的累计方差的贡献率达到了90.560%,分析表明
目的:研究3p24 EA β MD位点等位基因与食管癌的关系,为寻找该位点附近可能存在的抑癌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RFLP法检测45例食管癌患者3p24 EA β MD位点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人中tRNase Z基因ELAC2是一种与人类疾病前列腺癌疾病相关的基因,研究表明tRNase Z是一种前体tRNA(pre-tRNA)3’末端加工酶,它是tRNA3’末端添加CCA序列所必须的。根据tRNase
评价在学生习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导向性的积极评价能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过程中的评价针对不同学情分层,因材施教,能引爆学生的潜能,使得不同层面学生写作热情攀升;
涉及我国主要农牧交错带和'粮改饲'示范区的两大草畜技术示范项目'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时间相对较晚,新能源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目前,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核心技术和大部分设备依赖进口,生产技术和设备部分占新能源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身体的养生保健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也说明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取得了重大进步。同时,也由于过快的发展,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严重破
本文讨论了三个抛物型方程(组)解的性质。本文第二章讨论了一维带非局部源的退化奇异抛物方程组。由于出现了退化和奇异,我们首先建立了经典解的局部存在性和唯一性;再利用上、下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陕北花马盐湖土壤沉积物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上述样品中的原核微生物归类为古菌界和细菌界,34个门,86个纲,120个目,169个科,242个属。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