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研究表明,肺静脉的异位兴奋可引起局灶性房颤.肺静脉消融可使许多患者得到根治,该研究课题对肺静脉性房颤的发病基础和射频消融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不同种属动物肺静脉肌袖形态和组织学特性研究;目的:对比观察三种不同种属动物的肺静脉形态结构及组织结构特性,进一步明确肺静脉易成为房颤起源点的发生机制及组织形态学基础.材料与方法:观察了12只兔、8只犬和8只猪的肺静脉肌袖形态和组织学特性.动物麻醉或处死后迅速开胸取出心脏及肺组织,挤压心脏以排除残血后剪开左心房,标记肺静脉左房入口和肺静脉,以一个钟面为参考,以3点为右肺静脉,9点为左肺静脉,去除肺组织、心室及右心房,保留完整的与左心房相连的肺静脉至远端分支处,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观察28个心脏形态特征.对27个肺静脉做连续纵向和横向切片,采用HE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肌袖的厚度.每种动物取3个共9个肺静脉做纵向切片,其余均做横向切片,切片距离分别是2mm、5mm及10mm.结论:三种动物均有部分肺静脉在与心房连接处形成肺静脉肌袖.越大的动物,肌袖越明显.三种动物中,以猪的肌袖最为发达.肺静脉均由内膜层、中层、外膜层三层等构成.中层较厚,由横纹清晰的心肌细胞构成,其特征与心房心肌细胞无明显差异.肺静脉内的心肌细胞向肺内延伸的长度在种系间存在变异.三种动物的肺静脉中层心肌细胞中都可观察到P样细胞.提示猪的肺静脉结构与人接近,为研究房颤的发生机制和射频消融的较佳实验动物.第二部分为快速起搏兔肺静脉对心房电活动的影响;目的:业已研究表明,肺静脉的异位电活动可引起房颤.但在正常肺静脉起搏对心房电活动的影响还了解不多.该研究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对此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明确肺静脉引发房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取家兔11只,麻醉后固定在手术台上,沿胸骨左缘仔细开胸,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胸膜保护良好,动物能自主呼吸.用自制电极监测心房外膜电图.最后由多道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血压、心率、体表心电图和心房外膜电图.在肺静脉近端插入针状电极到肺静脉内,用程控刺激仪以起搏域值的两倍刺激,分别在肺静脉左支、右支和中央支用程序刺激、增频刺激和burst短阵猝发刺激诱发房颤.结论:在部分正常心脏的家兔肺静脉直接刺激可起搏心房,并诱发出房早、短阵房速.但是,在心脏及肺静脉均为正常的动物,各种刺激方式都不易诱发房颤,肺静脉产生异常电活动并引起房颤可能尚存在某些病理生理基础.第三部分为射频消融肺静脉治疗肺静脉源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典型肺静脉源性房颤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2~70(41±12)岁.房颤病程平均(41.7±4.3)岁(1~6年).2例有高血压病,余无明显心脏病依据.患者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以上.常规穿刺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入血管鞘,插入高位右房、希氏束区(HBE)和冠状静脉窦(CS)电极,房间隔穿刺将8F Swartz SL0号鞘送入左心房行肺静脉造影.经Swartz鞘插二根10极环状电极(Lasso,Cordis公司)至左上(LSPV)和右上(RSPV)肺静脉口部内侧,同步记录HRA、CS、LSPV、RSPV局部电图,并分次移动一根环状电极标测左下(LIPV)和右下(RIPV)肺静脉口部及近端.比较局部异常电活动出现的早晚,以最早异常电活动处为靶肺静脉和消融靶点.在房颤时多点消融靶肺静脉-左房连接处采用电隔离消融.从Lasso电极上异常电活动最早或电活动最紊乱的部位开始,每一靶点放在60~90秒,环形消融整个肺静脉口部,如果完成环形消融后房颤未终止或异常电活动仍持续,则分析局部电图有无变化,再次确定局部电活动最紊乱处并重新环状多点消融.使用IBI-T<,6>温控射频仪,预置温度和功率分别为50℃和50W.以消融中房颤终止或异常电活动消失,窦性心律或CS起搏心律下继续消融以使肺静脉电位消失作为消融终点.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术后无房早或房颤者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结论:起源于肺静脉的房颤具有许多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治疗肺静脉性房颤是有效的,但目前的技术方法有待改进.早期的肺静脉内点状消融的并发症多复发率高.肺静脉电隔离具有许多优势,但仍有一些病例的疗效不满意.许多病人的房颤可内肺静脉外的其他病灶所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