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脂肪酸盐抗菌吸油材料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天然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壳聚糖2位氨基与长链脂肪酸的羧基相互作用,引入亲油烷基链,制得系列的抗菌吸油材料:壳聚糖月桂酸盐、壳聚糖肉豆蔻酸盐和壳聚糖硬脂酸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壳聚糖脂肪酸盐的结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DSC测定了壳聚糖脂肪酸盐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并研究了壳聚糖脂肪酸盐的溶胀行为;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壳聚糖脂肪酸盐的氮含量,计算出壳聚糖脂肪酸盐中羧酸的结合量;将壳聚糖脂肪酸盐应用在造纸中,通过在造纸过程中添加壳聚糖脂肪酸盐,研究了壳聚糖脂肪酸盐的吸油性能以及抗菌性能和机理,探讨长碳链结构与抗菌、吸油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红外光谱表明壳聚糖与脂肪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物理吸附,壳聚糖与脂肪酸之间发生了成盐反应。   壳聚糖与长碳链脂肪酸的反应条件为pH=6.0,摩尔比为1:1;氨基结合率从大到小:壳聚糖肉豆蔻酸盐>壳聚糖硬脂酸盐>壳聚糖月桂酸盐。   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氨基结合率越高,荧光强度越低,抗菌性能也就越好。   壳聚糖及其脂肪酸盐的DSC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长碳链脂肪酸生成的盐的热稳定性比壳聚糖有所降低,其温度分别为267.9℃(壳聚糖月桂酸盐),271.7℃(壳聚糖豆蔻酸盐),275.3℃(壳聚糖硬脂酸盐)。   溶胀行为的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的溶胀方式对壳聚糖脂肪酸盐颗粒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升温条件>常温条件>冰冻条件;不同溶剂对壳聚糖月桂酸盐的溶胀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乙酸>丙酮>甲酰胺>甲醛;不同羧酸对壳聚糖月桂酸盐的溶胀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甲酸>已二酸>乙酸>丙酸>氯乙酸;5wt%的乙酸溶液为溶剂,反复溶胀2次,壳聚糖月桂酸盐的溶胀度最大。红外光谱表明壳聚糖脂肪酸盐溶胀后结构并未改变。说明壳聚糖脂肪酸盐在强酸性条件下溶胀并且保持其结构不变。   壳聚糖脂肪酸盐对甲基硅油的吸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壳聚糖月桂酸盐>壳聚糖硬脂酸盐>壳聚糖肉豆蔻酸盐>壳聚糖;对花生油的吸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壳聚糖硬脂酸盐>壳聚糖月桂酸盐>壳聚糖豆蔻酸盐>壳聚糖;对液体石蜡的吸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壳聚糖硬脂酸盐>壳聚糖豆蔻酸盐>壳聚糖月桂酸盐>壳聚糖。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从强到弱:壳聚糖肉豆蔻酸盐>壳聚糖硬脂酸盐>壳聚糖月桂酸盐>壳聚糖;对青霉菌抗菌率从强到弱:壳聚糖>壳聚糖月桂酸盐>壳聚糖硬脂酸盐>壳聚糖肉豆蔻酸盐。壳聚糖脂肪酸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抗菌率为最高时的条件为:振荡时间为2h,转速为200r-min-1,温度为30℃,pH值为6.5(大肠杆菌为6.O);对青霉菌的抗菌率为最高时的条件为:振荡时间为40min,转速为160r.min-1,温度为30℃,pH值为6.5。羧酸的结合量越高,抗菌率效果越好。   壳聚糖及其脂肪酸盐对酪氨酸的影响情况,荧光强度从低到高:壳聚糖硬脂酸盐<壳聚糖豆蔻酸盐<壳聚糖月桂酸盐<壳聚糖,与抗菌性变化相似。
其他文献
学位
电化学检测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方法。由于电化学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检测范围宽和选择性好等优点,电化学检测可用于复杂体系的检测。电极材料的制备对于电化学传感器尤为重要,新型纳米材料扩大了传感器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进一步地提高了对物质的分析能力。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用于同时检测水中Pb~(2+)和
准确的蛋白定量是精确描述生物体物质调控过程的基础。作为最具潜力的蛋白定量工具,质谱具备高敏感度和高通量的特性,在大数据时代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质谱定量的常用模式包括
针对某厂在建80万吨/年乙烯装置中的能力为40万吨/年丙烯精馏单元,对比分析了丙烯精馏单元热泵技术和普通精馏技术方案的优劣,并基于PRO/II软件进行了精馏单元模拟分析,探讨了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