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3年《小说月报》刊发了孙毓修先生的介绍性文章——《欧美小说丛谈:霍桑》,这是我国霍桑接受的开始。中国的霍桑接受受社会历史环境、文学思潮等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的特点,根据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民国时期、建国后三十年间和新时期三个不同的阶段。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借小说之力来进行思想启蒙,霍桑受到知识分子的注意,译文出现,很多代表作在这一时期首译,关于霍桑的研究性文章开始出现但相对较少。霍桑在这一时期开始被接受的原因是浪漫主义被推崇,而霍桑是代表作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对科学的反思引起了知识分子的注意;知识分子学习霍桑的写作手法;霍桑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被知识分子关注。这一时期的霍桑接受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也为后期的接受打下了基础,霍桑的写作手法被学习和应用,同时也引起了更多人对女性题材的关注,出现了大量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建国后三十年间,我国的文学发展受阻,霍桑接受发展缓慢,关于霍桑的译本和研究均很少,有些研究甚至出现了偏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时的政治高压和翻译人才青黄不接。当时的文学史教材基本上不提霍桑,而那些出现偏差的霍桑研究还对新时期的研究造成了影响。新时期霍桑接受多元发展,有很多霍桑译文出版,也出现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性文章,这些文章从浪漫主义、象征手法、霍桑的宗教观等不同的角度,对霍桑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这一时期霍桑接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发展是因为译本丰富方便了阅读和研究,霍桑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被中国学者认可,文艺理论和教育得到发展。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人阅读霍桑的作品,很多作家推崇和学习霍桑,霍桑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