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植物纤维循环回用中纤维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植物资源日益短缺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再生植物纤维的回收利用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在我国再生植物纤维也已成为造纸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占我国造纸总原料的1/3以上,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再生植物纤维与原生纤维相比,其物理强度等指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从科学的观点来说,使植物纤维的品质永久不衰变是不可能的。因此,探索植物纤维的再生过程中衰变的规律,研究植物纤维衰变的扼制机制,使植物纤维资源能较长久地回用,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工作。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压榨、干燥、回用过程和非纤维素伴随物对再生植物纤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纤维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寻求植物纤维品质衰变的扼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了不同压榨条件下,纤维性能的变化规律。用X射线衍射和FTIR法研究了纤维的结晶度。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压榨次数和压榨压力的增加,两种浆料的纤维结晶度也随着增加、纤维素002晶面的尺寸基本不变、纤维保水值有下降的趋势、纸页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先增加而后减小、撕裂指数随着压榨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加,而随着压榨压力的增加变化不明显。纤维保水值的减小反映出纤维结晶度增加了。红外谱图显示随着压榨次数增加以及压榨压力在0.3MPa后,分子内氢键的特征峰不断向低频位移,分子内氢键增强,同时分子间氢键也有增强的趋势。 研究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纤维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和干燥时间的增加,未漂白麦草浆和漂白针叶木浆纤维的结晶度和002晶面尺寸都有增加的趋势、保水值都呈下降的趋势、纸页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撕裂指数不断上升。干燥后,纤维中有内酯形成,且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和干燥时间的增加,内酯含量增加。红外图谱显示,当干燥温度从60℃升高到120℃,3372cm-1处的分子内羟基OH特征吸收峰强度和2901cm-1处的分子间羟基OH的伸缩振动强度增强。 实验结果也表明在多次回用后,纤维平均长度略有增加、纸浆打浆度没有明显变化、聚戊糖含量减少、纤维结晶度和纤维素002晶面尺寸增加、纤维强度变化不明显。未漂白麦草浆和漂白针叶木浆经第一次抄纸后,聚合度分别下降17.9%和7.2%。在随后的回用中,聚合度也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推测纤维的循环使用引起纤维发生了断链损伤。但经过四次回用后,DP又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浆料在回用过程中,细小纤维流失引起的。纤维的保水值随着纤维的循环使用不断减少。对所有的浆料而言,第一次干燥后的纤维,其WRV下降的最严重。红外谱图显示,纤维在回用一次后,其分子内羟基OH和分子间羟基OH强度有增强的趋势,在随后的回用中,其强度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另外,在回用中纤维未出现新的官能团。 研究了非纤维素伴随物对再生植物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半纤维素对纤维强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半纤维素含量的降低,在回用后,抗张强度和耐破度下降的程度增加,而撕裂度增加的程度也随着增加。而木素对纤维强度性能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半纤维素含量的不断减小,纤维的结晶度不断增加,保水值不断下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应用现代气象学原理和方法,以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观测数据和SHAW模型对三江平原季节性积水湿地和常年积水沼泽湿地的能量传输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
不同于传统的化学污染物,抗生素耐药基因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可通过水平转移和垂直传播等方式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并通过食物链直接威胁人体健康。耐药基因特殊的传播机制不依赖于相应的耐药菌,进一步加大了耐药基因的环境风险。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一个危害公共健康的全球性问题。由于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中的滥用,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传播与扩散。目前本实验室已对典型畜禽养殖环境及受纳环境中耐药基因的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个可以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之一,它的热效率高、燃料的适应性强,能很好地满足区域供电
期刊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增加用电需求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因此,电力系统也应借助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进行完善.本文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及其应用策略
体育教育在教育中担负着德育渗透的伟大职责,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和改革观念相继被提出,德育教育工作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逐渐改变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德育
期刊
生物膜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人工湿地生物膜的形态结构、空间分布、脱氢酶活性和多糖、生物膜净化氮磷的能力以及不同营养源条件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