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是侵染梨的3种常见病毒,这些病毒在梨树上经常复合侵染,影响树体的生长及产品质量。此外,本实验室前期利用深度测序从梨树上鉴定并得到了一种新的欧洲山梣环斑病毒属(Emaravirus)的病毒,受该病毒侵染的梨树叶片呈现半透明的褪绿斑,将其暂命名为梨褪绿叶斑相关病毒(Pear chlorototic leaf spot-associated virus,PCLSaV),该病毒基因组是由5条负义单链RNA组成。本研究根据前期获得的PCLSaV序列设计了不同引物,以建立有效的RT-PCR检测技术,用于梨离体植株与田间样品的PCLSaV检测。同时对3个梨品种的带病毒与无病毒离体植株的生根效率以及移栽成活率等生长特性进行了比较。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已获得的PCLSaV基因组RNA3的序列设计了2套用于巢式RT-PCR(nRT-PCR)扩增的引物:(1)Out-F1/R1和Inner-F1/R1;(2)Out-F2/R2和Inner-F2/R2。以已知PCLSaV侵染的22株梨植株的叶片为样品,分别采用随机引物和与该病毒基因组RNA的3’端序列互补的引物3C进行反转录,比较了本研究所设计引物及本实验室前期设计的基于该病毒RNA3和RNA5序列的引物RNA3-F/R和RNA5-F/R用于该病毒RT-PCR和nRT-PCR检测效果。以随机引物反转录获得的cDNA为模板时,引物RNA3-F/R和RNA5-F/R PCR检测PCLSaV的检出率为90.9%和81.8%;而以引物3C反转录获得的cDNA为模板时,两对引物对PCLSaV的检出率为40.9%和31.8%。以随机引物和3C分别进行反转录时,采用第一套巢式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病毒检出率分别为95.4%和95.4%,第二套巢式引物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5.4%。同时,以基于该病毒RNA末端保守序列的引物3C/5H作为第一轮扩增引物,引物RNA3-F/R、RNA5-F/R、Out-F1/R1和Out-F2/R2分别作为第二轮扩增的引物,PCLSaV检出率分别为72.7%、68.2%,0%和90.9%。该结果表明,采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及本研究所设两套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均可有效检测PCLSaV。2.以本研究室保存的13个梨品种的离体植株为材料,通过随机引物反转录及采用引物Out-F1/R1和Inner-F1/R1进行巢式PCR检测PCLSaV。结果显示,12株未经脱病毒处理翠冠植株中有6株为PCLSaV阳性;8株经脱病毒处理的翠冠和金水2号植株中,分别有2株带有PCLSaV。其它11个品种均未检测到该病毒。同时,采用巢式多重RT-PCR检测对3种病毒ASGV、ASPV和ACLSV进行了复检,未经脱病毒处理的离体植株带有ASGV、ASPV和ACLSV中1-3种,而经脱病毒处理的植株均不带有这3种病毒。3.以带病毒和无病毒的红茄梨、色尔克甫和巴梨离体植株为材料,分析病毒对梨不同品种离体植株的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对梨不同品种离体植株生根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色尔克甫和红茄无病毒植株的生根数量和根长均明显高于带有ASGV的植株;而ASGV单一侵染及ASGV和ASPV复合侵染的巴梨离体植株的生根率、根数、根长和愈伤大小与无病毒植株均无明显差异。对生根的离体植株进行移栽时,ASGV侵染的红茄梨和色尔克甫与无毒植株的移栽成活率分别为24.6%和66.6%及33.2%和66.7%;ASGV单一侵染、ASGV和ASPV复合侵染及无病毒的巴梨植株的移栽成活率分别为74%、59%和70%。移栽20-40 d时红茄梨带病毒和无病毒植株的株高和新叶数无明显差异;而色尔克甫和巴梨的带毒植株的新叶数和株高明显低于无毒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