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桑菊止咳方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感染后咳嗽及风热阴伤证诊断标准的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桑菊止咳方治疗,对照组予美敏伪麻溶液治疗,疗程均为7天。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基本信息,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莱赛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积分及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结果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如符合或近似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资料应用X2检验。相关检验给出的检验统计量及相应的P值,取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完成56例,其中男性20例,占35.71%;女性36例,占64.29%。30-39年龄段病例最多,占33.93%,治疗组平均年龄为45.13±13.3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4.46±12.08岁。病程在3周至4周之间的病例最多,为22例,占39.3%。引发咳嗽或加重咳嗽症状的主要因素前三位分别为油烟、雾霾及冷空气;入组前的用药情况,可归纳为抗生素、镇咳药物、中成药三类。以上资料及其他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92%;进行统计学分析后,P=0.034,<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平均分为2.933±4.394,对照组平均分为5.423±4.818,P=0.04,<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总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VAS积分比较,治疗组VAS平均积分为0.433±0.626,对照组为1.577±2.003,P=0.046,<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LCQ总积分比较,治疗组平均分为16.502±1.733,对照组平均分为14.966±2.574,P=0.011,<0.05,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的生命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期间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桑菊止咳方治疗风热阴伤型PIC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