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林纾是一位颇有影响力却又充满争议的人物。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林纾曾以卓越的翻译成绩而风靡一时,同时又因在文学革命中的守旧行为而声名狼藉。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林纾的文论思想不仅对桐城派文学理论有着继承、改造和发展之功,而且对之后文学革新有着启发和诱导之力。本文以林纾和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文本为中心,运用文本细读法、文史结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就林纾在中国新旧文化过渡中对桐城派文论的继承、改造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对林纾文论与桐城派文论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看到桐城派文论在时代变迁中自身的演变轨迹,这不仅能够揭示中国古代散文理论发展传承的客观规律,而且对于揭示20世纪新文学与传统文学存在紧密联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体部分从接受背景、接受的具体表现与接受效果出发,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论述主题: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林纾对桐城派文论接受和改造的背景,包括当时的文化语境与后期桐城派的文论概况。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林纾对桐城派“义理”的继承与突破。林纾对桐城派“义理”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取径立言”和“立言需有识度”两个方面。林纾又主张“深情远韵”和倡言“家常絮语”,这是对“义理”之说的一种突破。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林纾对桐城派“法度”的接受与衍伸。林纾从笔法字法和语言方面严格遵守桐城派对文章形式的要求。同时,又从“气势”、“声调”和“筋脉”三个方面对文章形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林纾对桐城派艺术风格的借鉴与发展。林纾在继承桐城派“雅洁”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文章审美风格的“意境”论和“神味”说,这不仅丰富了古代散文的艺术特色,还为近现代散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林纾文论思想的影响。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最主要的创新和特色之处。林纾大量翻译西学,并对中西文学进行比较,使他的西学观点与古文观点形成共振。一方面他顺应时势,试着对中学进行改造,对新文学的发生有着启发之功,另一方面,在文学革命全盘西化的浪潮中,他又主张保留中学的精髓,对全盘西化有着一定的制衡作用,显示出独特的意义。总之,在新旧交替的文化背景中,林纾对桐城派文论的继承、改造和发展使得他在桐城派文论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林纾与西学共振的中学观点对之后的文学革新又有着诱导之力。这不仅能揭示桐城派自身的变化,而且能够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旧而新的生成功能。这对于在当今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中国新文化,注重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有着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