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流化床流体力学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流化床由于具有升温速度快、所用固体物料量小、易操作、高温高压下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在催化剂高通量筛选、流固相反应动力学分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逐步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但是受实验条件的限制,目前针对微型流化床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小流化/鼓泡速度、床层压降、床层膨胀特性等方面。为加深对微型流化床流体力学特性的认识,为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下一步的结构设计和操作条件优化提供指导,本论文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微型流化床几何尺寸、壁面效应等对系统内流动结构、空隙率分布、气相返混等的影响。通过对比双流体模型模拟结果和颗粒轨道模型模拟结果检验了双流体模型是否适用于微型流化床系统。模拟结果表明,双流体模拟所预测的床层膨胀特性与颗粒轨道模拟结果能很好的吻合;与颗粒轨道模拟结果一致,双流体模型所预测的最小湍动速度随流化床尺寸的减小而减小。这说明双流体模型可应用于微型流化床系统,而实验中所观测到的微型流化床流化滞后现象可能是因为分布板效应而造成。在双流体模拟合理性得到检验的条件下,进一步分析了颗粒-边壁作用(镜面反射系数、颗粒-壁面弹性恢复系数)以及流化床尺寸对气固微型流化床内流动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镜面反射系数和颗粒-壁面弹性恢复系数对床层膨胀特性的影响基本可忽略,但会显著影响颗粒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随着颗粒-壁面弹性恢复系数的增大,床层内颗粒速度呈现减小的趋势;随着流化床尺寸的增大,床层膨胀高度略有减小,最小湍动速度增大。通过采用实验和双流体模拟想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内径为11mm、15mm和22mm的微型流化床内气体返混。对比所得到的气体停留时间分布(RTD)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表观气速、床层高度和流化床内径对气体返混特性的影响。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床层高度和内径的增大,微型流化床内气体返混加剧。因此,为了使微型流化床内的气体返混程度达到最小而更加适用于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应当在较小的管径和床层高度以及较小的气速条件下进行实验。
其他文献
现代学徒制是当代经济条件下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校企合作有“订单培养”、“校中企”、“企中校”、“校企互动
目的:研究实现对磁共振成像(MRI)多参数、特定成像序列下的模拟成像。方法:从颅脑组织基本特性出发,基于布洛赫方程求解弛豫过程,再按照实际磁共振设备成像方法,用计算机模拟
本文通过对全国64所三级甲等医院员工满意度的调查,用数据语言解析医院员工的工作状态,并以护士满意度调查数据为切入点,揭示护士工作满意度体现的普遍性特征,分析存在问题和
<正>11月30日,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工作部署会在肇庆市德庆县隆重召开,来自中央电化教育馆、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肇庆市政府的领导
目的观察调神法在治疗偏头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1/2004-07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住院或门诊的偏头痛患者108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即运用调
该文就郑钦安先生后人的传承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就郑仲宾与郑钦安的关系问题,弄清楚了郑仲宾过继给郑钦安为义子过程,以及郑仲宾后人对没有传承火神派学术思想感
初步探讨在新形势下,人们在追求低碳、绿色、环保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对"治未病"与中医护理的理解与认识,结合几千年中医药文化内在精神和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中,如何有效构建中
目的探讨精细化优质护理管理在美容外科门诊的应用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43例美容外科门诊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921例,观察组922例。对照组采取
<正> 在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上,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斗争是一面光辉的旗帜。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解放区新文学则是继五四以后的又一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