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者有其屋”是每个人的梦想,面对我国各大城市中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无力购买或租用住房的状况,国家出台了保障性住房政策。但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选址不当的问题,有的保障性住房位于城市市政建设滞后的城市边缘,住区内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令居民与社会的正常交流被割断,也给城市带来一定的交通压力,甚至产生不同居住群体的社会隔离现象,使得许多中低收入家庭不得不放弃申购,保障工作未取得预想的效果。本文以济南为例,从分析当前济南市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选址不当的表象入手,通过现场勘查和调查问卷等多种手段,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济南市保障性住房选址现状进行评价;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动力机制与决策机制。从需求角度找出哪些因素是中低收入群体在选择居住区位时首要考虑的,从供给角度找出哪些因素是影响保障性住房最后选址的,让保障性住房的选址能符合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意愿,归纳总结出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三种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选址特征。本文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规划实施三个角度对济南市保障性住房选址提出规划建议和具体对策,以确保选址的科学性与选址方法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实现住房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对保障性住房的选址方法分主城区选址和东西部城区选址两种规划对策。对于主城区的选址,采取以“住房过滤”为主,将部分二手房房源转化成保障性住房;对于东西部城区的选址,采取“选址与产业结合”、“选址与公共交通结合”、“选址与公共服务设施结合”、“选址要符合经济性”等多种原则,建立一套适用于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多因子影响范围叠加法”。最终达到保障性住房在济南市不同区域通过采用不同的选址方法,实现选址在全市各领域全覆盖的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