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孔结构拓扑形态的松质骨强度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测松质骨的力学性质对于骨支架个性化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采用骨密度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只能解释骨强度的60%到70%。有研究表明骨小梁微结构也是影响骨强度的重要元素。为了提高松质骨力学性质的预测精度,需要建立松质骨多孔结构参数、骨密度和骨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显微CT图像研究了松质骨多孔结构参数,并提出了一种多参数拟合的松质骨模量预测方法,为骨植入物的个性化设计提供技术基础。主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断层扫描图片进行三维重建获得松质骨数据样本集,利用imagej,mimics以及松质骨模糊骨架化算法,计算获得一系列松质骨孔结构结构参数,建立孔结构参数池。2.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于骨小梁模量的预测。通过观察多元线性回归中各参数的共线性诊断结果和非标准化系数,筛选参数池内的孔结构参数,得到对松质骨模量最相关的四种孔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轴向骨体积分数、分形维数、表面积体积比。对这四种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松质骨(尺寸为3.9mm×3.9mm×3.9mm)模量预测公式,该预测公式的决定系数为0.888。此外,计算得到了大尺寸下的松质骨(尺寸为7.8mm×7.8mm×7.8mm)模量预测公式,其决定系数为0.906。3.研究松质骨模量的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骨小梁模量预测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8824。另外,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将骨小梁数据分成三类,并使用BP神经网络分别对这三类的骨小梁数据进行模量预测,以此得到的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19。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建筑物结构越来越复杂,电气化产品越来越普遍,消防安全事故隐患也日益突出。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财产的严重损失,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伴随物联网体系的逐渐成熟,以及传感器采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Web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实现对消防安全相关的物理特征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然后进行报警、疏散,从而降低消防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害。针对传统监测系统中无线通信范围覆盖窄、信号穿透能力弱、
学位
目的随访并报道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的治疗策略、预后及结局,分析影响其结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273名高危NMIBC患者,经过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18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存情况
自从麦克斯韦和赫兹于19世纪对电磁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来,电磁学尤其是无线通信的发展迅猛。近些年来,5G技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当今世界信息融合潮流的趋势,成为了各国研究的重点。因此,对微波信号的检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的快速发展,MEMS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通信领域。而MEMS微波传感器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在微波信号测量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由于半导体工艺
目前体外锚定依赖型动物细胞的主要收获方式是胰酶消化,该方法简单高效,但是在消化过程中会对细胞膜和细胞外基质造成损伤,导致细胞活力和粘附效率的降低。因此,许多非胰酶细胞收获技术被开发出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获流程对细胞造成的伤害。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非胰酶细胞收获技术主要分为光响应系统、磁场诱导系统、电场响应系统以及热响应系统,其中基于LCST(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
【目的】“健康中国2030”强调了全民健康的发展战略。战略规划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务员面临着公共责任压力大,社会关注度高等问题。该群体的健康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还直接影响到行政效率的高低。此前,大多数对公务员的研究
目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区域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南京市公众健康服务平台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市民群众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必由之路,平台建成以来,用户数量和服务量不断攀升,但也存在着功能不丰富、易用性不佳、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用户持续使用平台的意愿,进而影响了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有效利用。本文以南京市公众健康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平台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期望确认模
目的:到目前为止,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排在第一位的致残/致死性疾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这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及时有效地治疗可以极大程度的延缓疾病的发展及促进健康。经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经颅磁刺激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于改善此功能障碍具有肯定的疗效。本研究通旨在过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科住院病人认知功能的前后对比,来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动作
目的:研究预防性造口与无造口在低危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中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LAR的患者资料,使用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评分系统(Colon Leakage Score,CLS)筛选低危LAR患者,共纳入116例患者。根据是否行预防性造口分为造口组(预防性造口)和无造口组(未行预防性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