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吸收能力研究:中外合资企业的视角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之一,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占据了外商直接投资形式的三分之一。知识视角指出,国际合资企业建立的首要原因是合作伙伴拥有对方欠缺并急需的知识或者技术,跨国企业对东道国企业的知识转移是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外溢效应产生的重要渠道。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引入外资初期的“市场换技术”政策弊端显现。以汽车行业为代表,引进外资以来,跨国企业和合资企业占领了大部分的汽车行业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而中国企业却并未获得真正先进的技术,没有掌握到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竞争优势不强。
  企业吸收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知识获取、消化、转化和运用来发展动态组织能力的一系列组织规则和过程,强调企业面对战略变革和灵活性要求所具备的动态能力,并且通过转化已获取知识来创造和开发运用新知识。中国政府大力吸引外资的隐性前提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外溢效应。然而,积极的外溢效应能否真正形成有赖于国家吸收能力、产业吸收能力和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现实中,中外汽车合资企业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并未给中国企业带来技术的大幅进步,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发展缓慢。从知识转移的角度而言,固然有合资外方技术保护、传播意愿不强的原因,更为重要的缘由在于合资项目中方母公司知识吸收能力欠缺,无法获取所需知识,或者在公司战略层面,就忽视了吸收能力的培养,使得企业在将获取知识转化运用在商业目的方面未有很大突破。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点入手,试图从中外合资企业中方母公司的视角,考察实现成功的知识转移与知识吸收所要具备的相应条件和要素。
  研究选取东风汽车公司为个案研究对象,以吸收能力的视角,重点考察中外合资企业中方母公司与外商合资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条件及其自主创新发展。以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吸收能力测度、吸收能力对企业知识转移成果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培育与发展的模式,揭示企业合资过程中同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分析结果表明,先验知识、研发强度、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等方面因素影响着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的吸收能力,并且通过吸收能力的作用,对知识转移成果有着显著影响。相较而言,研发强度对于组织的潜在吸收能力影响较大,关系到企业对于外部新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先验知识不仅与外部新知识的获取显著相关,也影响着组织对于新知识的最终运用结果;人力资源则与消化能力和转化能力关系显著,表明人力资源对于组织的潜在吸收能力向实现的吸收能力转化有着重要作用;组织文化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组织程序和制度,全面影响着吸收能力的各个维度。另一方面,潜在吸收能力积极影响显性知识的转移成果,实现的吸收能力对隐性知识转移成果的影响更为明显。转化能力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移成果之间的关系都较为显著,说明转化能力在潜在吸收能力向实现的吸收能力转变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先验知识基础、创新战略及研发组织体系、人力资源、研发投入等组织体系和规则使得企业在对外合资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吸收能力的持续培育与发展,有效实现了消化吸收技术和自主开发技术的融合,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综合运用,保障了案例汽车企业自主品牌与自主车型的最终顺利推出。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规模效益明显、产业关联带动性强的特点,政府政策对于汽车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尤其是企业对外合资合作发展历程显示出较强的政策指向性特征。论文最后从汽车企业层面扩展至宏观政策层面,在比较典型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特点和概括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演化历程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建议,为企业提高吸收能力、利用中外合资合作项目,获取所需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会议
期刊
期刊
会议
慈善引起了企业和学者的强烈关注。企业想要施行慈善以获得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反应,光靠不断增加捐赠数额是不够的,必须要把慈善与消费者反应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只有把握住消费者的感知,才能针对性地制定慈善计划,获得慈善回报。因此,研究企业慈善与消费者反应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企业慈善与消费者反应相关性为研究起点,通过文献研究,概括了企业慈善、消费者反应、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其中,消费者反应不仅包
学位
市场经济体制下,众多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股东等契约人要进行交易,而促使交易能够顺利进行的一大保障便是外部审计服务,因此也使得企业产生了审计服务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独立的审计市场应运而生。而由供给方和需求方所构成主体的审计市场中的独立审计的质量和整个审计市场会在很大程度受到需求方的运作影响。在我国,资本市场无论是监管体制还是运行机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市场环境的波动性、复杂化,从内部到外部都对承担社会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