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工作伦理的建构及其衰落——解构口号“向雷锋同志学习”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gmtg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用经济社会学的视角,阐释隐藏在口号"向雷锋同志学习"背后的经济、伦理以及意识形态因素.同时,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对国家权力、制度变迁、以及社会道德风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计划体制的交易秩序是人们理性建构的产物,和自发演化的社会秩序不一样,这种体制的背后掩藏着人们对自己理性的过度自负,认为凭借自己的理性,可以全盘规划和控制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思想文化.经济制度植根于社会结构的框架内,特定的经济制度的实施需要相应的伦理道德的支持,和经济制度运行紧密结合的伦理道德是工作伦理.对于计划体制来说,不仅其本身的起源暗含着伦道德的关怀,而其实际运行更需要那种以奉献和服从为主要特征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支持,而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就是集体主义.上个世纪60年代初正是计划体制在农村的代表——"人民公社"遭遇惨烈挫折时候,人心浮动、意见纷纭,"两条路线的斗争"非常激烈.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上述制度本身需要外,竭力建构和维持这样一种制度的权力主体也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支持、理解和拥护.雷锋这面旗帜正是在这样的制度环境和时代背景下被树立的.他的一生虽然非常短暂,但却横跨新旧两个社会.而其在旧社会所遭遇到的"苦",和新社会的享受到的"甜"反差如此鲜明,使其对新政权的缔造者产生宗教般的感恩戴德之情.而他的那种服从安排,乐于奉献的精神也是计划体制必须的工作伦理.因此,虽然雷锋精神中暗含了某些普遍性的、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人性诉求,但正是特殊性为普遍性提供了力量,雷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成了飘扬了近半个世纪的道德旗帜.
其他文献
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工具,以其低门槛性、便捷性、即时性等技术优势得到网友青睐,成为时下最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微博在给传播信息观念提
城市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城农民的城市化,进城农民的城市融入问题。以进城农民个体劳动者为代表的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存在各种需要,他们的需
农业科技培训是由政府提供给农户的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无偿资源,主要由农业推广部门来实施.根据政府制定的农业科技政策的基本原则,培训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农民
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学界、经济学界、政治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兴起了制度主义研究的一股热潮,其研究内容近乎涉及到了有关制度的方方面面。在各个学科有关制度研究中,基本上都
该文的研究属于对城市新贫困问题的研究,焦点是贫困的城市下岗失业者。这一研究在范围上比对包含多种贫困者的广泛贫困现象研究要“小”和“专”,特别关注那些贫困下岗失业者在
信任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具有多层面的社会功能,它对人类社会生活而言具有不可或缺性.关于中国社会低信任度的论断与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的普遍的信任危机使中国的社会科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