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世俗文献与西夏文化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传世俗文献是西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汉传世俗文献主要分为传统史籍中记载的西夏获取的世俗文献以及发掘出土的汉传世俗文献。文献的种类涉及到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且目前发掘出土的汉传世俗文献主要以黑水城文献为主,多为宋、金两朝文献。从汉传世俗文献的角度研究宋夏文化关系有值得研究的可行性。本文以汉传世俗文献为研究对象,将论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对西夏获取汉传世俗文献的途径与方式进行了分析。西夏获取汉传世俗文献的方式主要有赐书、贸易购买、战争掠夺、汉人携带四种。西夏获取汉传世俗文献的途径,从德明向宋求赐历书开始,不曾间断。第二部分对汉传世俗文献传入西夏的数量、流传的形式以及种类进行了论述。统计了俄、英、中、法、日等国收藏的汉传世俗文献的数量,并制作表格加以展示。阐述了汉传世俗文献的种类,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代表,还有一部分的史书、兵书、医书、历书等。并根据表格推定汉传世俗文献主要以汉文和西夏文两种文字形式在西夏流传。第三部分分析了西夏统治者对传入的汉传世俗文献的态度。其态度主要表现为仰慕与学习、批评与排拒两种。西夏统治者仰慕与学习汉传世俗文献是常态,继迁、德明、谅祚、秉常、乾顺、仁孝、遵顼等都持此态度,持批评与排拒的往往只是短暂的以及少数的。元昊曾为对抗宋朝,创番字,但还是翻译汉传世俗文献作为其教学的内容。秉常、乾顺两朝太后把持朝政,排拒汉文化,但乾顺和秉常热爱汉文化。这充分的说明了,大部分西夏统治者对中原世俗文献的传入是持认可态度的。第四部分阐述了汉传世俗文献对西夏文化的贡献与影响。汉传世俗文献对西夏文化的贡献与影响通过西夏的儒学思想、教育教化、文学艺术、印刷出版等方面得到了反映。在儒学思想方面,西夏的统治者引用了儒家正统观进行统治;在教育教化方面,建立了系统的教育机构,完善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使民众受到广泛的孝文化的教化;在文学艺术方面,既承袭了唐宋文化,又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在印刷出版方面,引进唐宋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和活字印刷技术,使得西夏书籍印刷事业得到蓬勃的发展,推广和发展了西夏文化。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与新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理论表述,更是对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状态与规律的分析与研究。它根植于复杂的科学技术和媒介情状,发展于特定
在几何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几何规律,指导学生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利用1990-2015期间年度的时间数据,运用时间序列构建VAR模型来进行稳定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研究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入境旅游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工程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速度更为惊人,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措施完善建筑工程招投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得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一种混合多种节目要素的综合性节目类型,主要采用真人进行演出,模糊剧本概念的叙事形式,区别于以往的叙事而独立存在。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真人秀节目被赋予
中晚唐书坛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书家群体——草书僧。众多僧人参与草书创作,并凭借草书技艺,广泛与公卿贵族、文人士大夫交游,受到众多文人士大夫的礼赞,获得很高的名声和地位,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不断完善的过程。基于此,在分析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应用优势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培训、制度完善和技术研发3个方面探讨了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高似孙,南宋人,一生著述甚丰,于经、史、子、集均有涉及,其学尤重文献编目、辑录、考辨诸方面且多有首创。高氏虽有等身之作,历来却少有人关注,诸多文献学专著虽偶有涉及,但
目的: 观察复元汤在促进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一般情况进行观察,探讨复元汤促胃肠动力恢复的作用机制。 方法: 观察妇
伴随着“两会”的顺利召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春风吹遍了整个中国。农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清醒地认识我国农业资源的现状,切实解决农业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