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传世俗文献是西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汉传世俗文献主要分为传统史籍中记载的西夏获取的世俗文献以及发掘出土的汉传世俗文献。文献的种类涉及到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且目前发掘出土的汉传世俗文献主要以黑水城文献为主,多为宋、金两朝文献。从汉传世俗文献的角度研究宋夏文化关系有值得研究的可行性。本文以汉传世俗文献为研究对象,将论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对西夏获取汉传世俗文献的途径与方式进行了分析。西夏获取汉传世俗文献的方式主要有赐书、贸易购买、战争掠夺、汉人携带四种。西夏获取汉传世俗文献的途径,从德明向宋求赐历书开始,不曾间断。第二部分对汉传世俗文献传入西夏的数量、流传的形式以及种类进行了论述。统计了俄、英、中、法、日等国收藏的汉传世俗文献的数量,并制作表格加以展示。阐述了汉传世俗文献的种类,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代表,还有一部分的史书、兵书、医书、历书等。并根据表格推定汉传世俗文献主要以汉文和西夏文两种文字形式在西夏流传。第三部分分析了西夏统治者对传入的汉传世俗文献的态度。其态度主要表现为仰慕与学习、批评与排拒两种。西夏统治者仰慕与学习汉传世俗文献是常态,继迁、德明、谅祚、秉常、乾顺、仁孝、遵顼等都持此态度,持批评与排拒的往往只是短暂的以及少数的。元昊曾为对抗宋朝,创番字,但还是翻译汉传世俗文献作为其教学的内容。秉常、乾顺两朝太后把持朝政,排拒汉文化,但乾顺和秉常热爱汉文化。这充分的说明了,大部分西夏统治者对中原世俗文献的传入是持认可态度的。第四部分阐述了汉传世俗文献对西夏文化的贡献与影响。汉传世俗文献对西夏文化的贡献与影响通过西夏的儒学思想、教育教化、文学艺术、印刷出版等方面得到了反映。在儒学思想方面,西夏的统治者引用了儒家正统观进行统治;在教育教化方面,建立了系统的教育机构,完善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使民众受到广泛的孝文化的教化;在文学艺术方面,既承袭了唐宋文化,又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在印刷出版方面,引进唐宋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和活字印刷技术,使得西夏书籍印刷事业得到蓬勃的发展,推广和发展了西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