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迅速、社会进步明显,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以环境持续恶化、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如不加以控制,生态系统有濒临崩溃的威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寻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进步。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中部地区来说是大势所趋。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很多,其中生态足迹方法由于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而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本文将修正的均衡因子加入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中部地区六省(即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河南)2001~201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了中部地区近11年来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定量研究中部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选择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协调度和生态经济弹性系数等评价指标进一步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1年中部地区整体上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平稳下降的变化趋势。生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导致了中部地区生态赤字不断增长,其中山西省最大,接下来依次是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和江西。从资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万元GDP生态足迹与生态经济弹性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由于经济的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考虑其他生态因素,无论是生态压力指数还是生态足迹协调度,中部地区的计算结果均不容乐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这说明中部地区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依靠“环境透支”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如不能切实加以控制,中部地区生态贫困将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可能会失去经济发展的生态基础。最后,本文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从降低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和配套建议,并讨论了文章在研究过程中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对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