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初以来,跨地区、跨国性并购已成为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低成本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和控制行业制高点的捷径,也掀起了一个公司并购的新高潮。并购是资源重新分配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实现外部增长的基本途径。在中国,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并购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并且将成为企业产权交易的重要形式。并购的目的就是通过协同效应、减少交易费用、增强市场势力等等来提高公司绩效。对于处在调整阶段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并购无疑是其快速成长壮大的重要手段。我国许多著名上市公司(如:青岛啤酒、国美、海尔、中国电信、中国石化等)也是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来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然而,上市公司并购是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则是上市公司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上市公司并购的历史只有十几年,但是作为蓬勃发展的中国并购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是否从并购中得到绩效的提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通过财务决策减少并购财务风险是并购后公司绩效好与坏,乃至公司存与亡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上市公司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出发,合理地将财务风险问题的焦点聚焦到交易执行过程中的估价、融资、支付三大环节。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上市公司并购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本文拟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财务风险对绩效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6年发生并购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通过一定的标准筛选出178家上市公司。再通过wind数据库和前人实证经验选取11项财务指标,用SPSS统计软件对选取的上市公司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分值F(代表绩效水平),并删除10家F分值异常的公司。最后,根据上市公司并购后与并购前的分值差,检验不同财务决策方式对上市公司绩效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对F分值筛选后的168家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并购后上市公司总体样本的绩效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但不同类型的并购对绩效的影响效应不一致,其原因就是不同的财务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对绩效的影响不同。在上市公司中,并购后比并购前的F差值较高的交易以行业相关且关联的交易为主。从各分样本看,关联交易在并购后的绩效比非关联交易稍好,但二者并无显著的差异,这说明非关联并购的上市公司持有的态度还是较谨慎的,并购的关联性对绩效并不会构成很重要的影响;相关行业并购样本比非相关行业并购样本的绩效更好,通过t检验发现二者有较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了行业的相关性能给绩效带来正的效应,即上市公司并购相同或相近行业能了解更多的信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并发挥出了协同效应;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并购后的F差值与并购当年资产负债率增量之间有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说明上市公司通过负债增加的负债成本影响到了并购后的绩效;从三年绩效比较来看,股票支付方式的绩效均比现金支付方式要好,说明了并购当年运用股票支付确实能缓解现金支付压力,避免了现金的大量支出和负债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因此,上市公司在并购决策时,除了考虑并购能够给带来的利益外,还应该考虑并购可能带来的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最后本文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在价值评估、融资方式和支付方式上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这对于上市公司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并购后绩效的提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