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广西环北部湾地区是目前广西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但是关于此地区瑶族经济发展的研究还十分欠缺。笔者选取了该地区的十万大山瑶族经济作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资料与历史古籍相结合的方法,力求通过对瑶族经济的不同时期发展的研究,来探索瑶族经济发展道路。十万大山的瑶族,与其他的内陆民族不同,它既沿海又沿边,又位于中国西部,对其研究有典型意义。十万大山是我国最重要的南亚热带雨林地区,又是环北部湾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研究十万大山的瑶族经济社会经济将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力图阐释瑶族的生产、发展问题,也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为其未来发展做进一步探索,促进瑶族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为我国南部边疆的稳定服务。本文分为五个部分,主要论述十万大山经济变迁情况,同时论述了经济变迁带来的社会制度、结构变化及影响。第一部分描述了十万大山瑶族经济发生、发展的背景——十万大山的自然历史环境、居民情况。第二部分论述了从明清进入十万大山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处于“刀耕火种”背景下的十万大山瑶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其特征表现为:游耕经济、原始公社残余、中央权力薄弱。第三部分分析解放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十万大山瑶族的社会经济概况。解放后后,瑶族才基本过上定居的农业生活,社会经济发生了较大变革,但是十万大山的匪患仍然在肆虐;新中国在社会巨变与十年浩劫中前进,十万大山瑶族地区也经历了这一特殊时期。其后,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越关系的冲突,发生了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由于特殊的边境地理位置,十万大山不可避免地陷入战争之中。总体来说,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相对山外的世界,十万大山瑶族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四部分研究了广西十万大山瑶族的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通过对比高林、汪乐、米强三个瑶族村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变化,论述了瑶族经济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过程。第五部分分析了十万大山地区瑶族发展的未来之路,评价十万大山地区瑶族经济生产方式的特征——惯性经济、边缘性经济特点,总结了在此影响下的十万大山瑶族经济发展问题。归纳了十万大山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走自觉发展的道路、实施后发经济战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建设的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