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的临床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在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对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64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三孔法)和B(五孔法)两组,A组接受改良三孔法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总共纳入的病例数为32例,B组接受常规五孔法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总共纳入的病例数为32例,均包括膀胱及附属器官完整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以及尿流改道,尿流改道包括回肠新原位膀胱(全腹腔镜下操作)、回肠膀胱术、结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等。三孔法腹腔镜在操作步骤上进行了改良和优化,包括手术步骤的标准化流程和节点性控制,外侧入路三层面法,术中操作顺序的改良,切除膀胱及附属器官时操作手法的改良,保留神经血管束的前列腺筋膜内、筋膜间实施切除,盆腔腹膜重建和尿流改道方法的标准化和技术的创新,特别在全腹腔镜下尿流改道中对肠吻合和新膀胱重建设计上进行了改良。两种方法均在不同尿流改道方式中开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分期、术后近期并发症及生存状况。结果64例膀胱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根据患者一般状况和肿瘤位置与临床分期个体化的选择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尿流改道方式。术中均未中转开放和增强穿刺孔,两组均包括三种常见尿流改道方式,组间对比差异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min)方面具体为(235.5(160-325)vs222(102-402),P>0.05),A组具有相对更长的手术时间,但是差异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在平均术中出血量(ml)指标方面:(55(5-250)vs 90(20-300),P>0.05);平均术中输血(ml):(均0(0-400),P>0.05);术后肌酐水平(umol/L):(90(52-231)vs85(53-239),P>0.05);平均清扫淋巴结数(枚)(16.5(5-37)vs 18(4-43),P>0.05);阳性淋巴结率(%):(2.48%(13/524)vs1.34%(8/595),P>0.05);临床分期:A组:Ta-1G3:11(34.38%)例,T2-4a:15(46.87%)例,T4b:0(0)例,N1:2(6.25%)例,其他类型:4(12.5%),B组:Ta-1G3:6(18.75%)例,T2-4a:22(68.75%)例,T4b:1(3.125%),N1:1(3.125%)例,其他类型:2(6.25%)例,P>0.05;平均禁食水时间(天):(2(1-8)vs2(1-25),P>0.05);平均卧床时间(天):(5(1-25)vs 6(1-17),P>0.05)术后90 d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A组:Ⅰ-Ⅱ级:9例,Ⅲ-Ⅳ级:1例,B组:Ⅰ-Ⅱ级:8例,Ⅲ-Ⅳ级:2例,P>0.05,随访时间从2-18个月不等,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两组患者生活可自理。A组:原位新膀胱日间均能良好控尿,结肠膀胱术后完全自主控尿,后续GC(顺铂+吉西他滨)方案化疗3例(T4a N01例和T4a N12例),治疗后均无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1例(T4a N1),化疗后肿瘤无明显进展。B组:原位新膀胱日间均能良好控尿,结肠膀胱术后完全自主控尿,术后长期口服碳酸氢钠调节电解质,后续GC(顺铂+吉西他滨)方案化疗2例(T4a N0和T4a N1各一例),多西紫杉醇化疗1例(T4b N0),治疗后均无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肿瘤无进展。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与五孔法对比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及近期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近期肿瘤根治效果良好,简化手术流程,为缩短掌握手术的学习曲线提供新的思路,手术中充分利用左手的辅助功能,操作具有可重复性,减少了对患者的手术创伤,远期疗效及肿瘤控制情况仍需更长期的大样本跟踪随访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通过微信平台指导患者行肠道准备并进行自我测评对肠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探讨通过微信平台指导患者行肠道准备并进行自我测评对肠镜检查效果的影响。观察指标由一名高年资的内镜医师在双盲模式下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插管成功率、息肉检出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Boston肠道准备评分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4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脂蛋白(a)[Lp(a)]水平的相关性,评价non-HDL-C、LP(a)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20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实验组分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97例,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80例,重度冠状
目的:评估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临床疗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4月期间在安徽某大型医院入院并出院的AECOP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共348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全身使
呋喃树脂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蝕涂料。它是一种热固性的树脂,与酚醛树脂相似。这种树脂是黑褐色的胶状液体,略有微臭,不溶于水而溶于丙酮,具有耐强酸强碱与各种盐类,以及耐高溫和电絕緣等优良性能。与鋼鉄、木材、混凝土等能粘接得很牢,所以任何設备內表面和外表面都可使用庵质髦闹饕鲜强啡?糠醛的来源,今后会愈来愈多,所以这种涂料是有发展前途的。
期刊
目的:对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为临床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PBC组),另31例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
目的:神经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颅内肿瘤且临床预后较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在内的癌症进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一个新的lncRNA LPP反义RNA-2(LPP-AS2)并研究其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首先行高通量RNA测序来鉴定3对神经胶质瘤组织及3对正常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
一、研究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2010年在我国首先发现、分离并命名的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新发蜱媒出血热疾病。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两周内有
目的:探讨ChiariⅠ畸形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预后及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在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确诊的ChiariⅠ畸形病例60例。6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大部分患者通过门诊规律随访,部分患者通过手机通话随访成功,半年到3年为随访周期时间,预后评估采用Chicago-Chiari预后量表(CCOS)。60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12例枕大孔
目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在食管鳞癌中发生率较高,食管癌各分段及各分期均有可能出现颈部转移,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易被忽视。对于这类患者需行食管部分切除+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求根治,但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较常规手术明显增加。因此在术前准确评估患者颈部淋巴结状态,进而选择性行三野淋巴结清扫十分重要。彩超可以观察颈部淋巴结的形态、大小、位置、内部结构、血流分布等,又具有无创、价格低廉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彩
目的1.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活检是术前确认其病理性质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内镜活检和切除后病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差异性和危险因素,以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息肉活检病理和内镜切除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内镜活检的局限性。2.内镜下治疗成为结直肠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主要治疗方式,分析其内镜切除术后非治愈性切除患者追加手术和未追加手术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非治愈性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