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属植物叶表皮系统进化与环境适应及杂交胚败育机制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q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7种丁香叶片表皮形态比较,分析了系水平上的环境适应机制差异及其与系统学的关联。结果表明:暴马丁香(长花冠管组)和紫丁香(欧丁香系)的叶片形态比其他5种有更强的适应性。与遮荫环境相比较,羽叶丁香在光环境下的表皮细胞体积变小,气孔密度增加,气孔开张度减小;气孔开张度的变化只发生在保卫细胞的纬向宽度上,长轴相对稳定。从气孔器类型、蜡质纹饰、表皮细胞形态及垂周壁特征看,暴马丁香和华北紫丁香带有较为进化的特征,羽叶丁香系、巧玲花系和红丁香系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一结果为我们正在进行的驯化适应研究提供有力的形态学解释。通过对败育组合‘关东丁香(S.velutina)×四季丁香(S.microphylla)’及其对照可育组合‘蓝丁香(S.meyeri)×四季丁香(S.microphylla)’的胚形态解剖学观察及子房内源激素的测定,分析败育原因及与内源激素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败育原因为由胚乳败育导致的胚中途败育。综合激素测定结果,认为在子房发育的关键时期(原胚形成期),细胞分裂素(Zr、iPA)的缺乏及阶段性相对高水平的脱落酸(ABA)含量可能导致败育,同时认为胚胎的正常发育可能需要各种激素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这一结果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试验于2004-2005年在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实习基地进行。采用三个类型品种东农42(高蛋白型)、东农46(高脂肪型)和合丰25(丰产型),四个硫素水平(0,9,18,27kg/hm2),分别以小区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硫素营养对大豆光合作用、硫素代谢、根系活性、硫素积累分配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RuBPCase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活性在结荚期最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是现代玉米育种及生产的一项重要成就,而密植条件下提高植株光能利用率又是
教育部再次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列为十三五期间的工作要点之一,笔者基于老年用品行业现状和高校产品设计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以共建专业工作室为基本框架的人才多元协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