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带石斑鱼抗溶藻弧菌单链抗体ScFv的构建及活性检测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_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单链抗体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中,但是在水产领域中的应用却鲜有报导。本论文的目的是构建斜带石斑鱼抗溶藻弧菌单链抗体,并对其原核表达产物与溶藻弧菌的结合活性进行检测。本实验设计引物所用的序列来自实验室构建的经溶藻弧菌感染后的斜带石斑鱼外周血淋巴以及头肾Smart cDNA文库,经测序后发现的大量的免疫球蛋白重链与轻链的基因,这为斜带石斑鱼抗溶藻弧菌单链抗体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对测序得到的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序列进行分析,根据其可变区的框架一区(FR1)和框架四区(FR4)筛选出一类丰度较高的重链的可变区(VH)与轻链的可变区(VL)基因序列,并分别按照这两类序列的框架一区(FR-1)和框架四区(FR4)设计引物进行VH、VL的扩增,在Vn的5’端、VL的3’端分别加上Nde I和Xho I酶切位点以便与表达载体pET-21a连接,中间以一段柔和的多肽(Gly4Ser)3(linker)按Vx-linker-VL的形式连接后构建抗溶藻弧菌的单链抗体(SeFv)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1a-S,经测序后得到ScFv基因序列全长705碱基对,编码235个氨基酸,符合鱼类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的特征,含有框架区(FRs)、抗原互补区(CDRs)以及免疫球蛋白特征性的半胱氨酸残基,证明ScFv基因构建成功,于是用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在37℃、28℃、16℃分别进行了表达,结果显示在三个温度下ScFv均以包涵体的形式进行表达,分子量为24.8kDa;所得蛋白纯化后,用ELISA进行抗原结合活性检测其效价为1:3200;随后再用表达的ScFv蛋白与佐剂混合后对体重约2kg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程序结束后抽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抗ScFv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10000.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斜带石斑鱼抗溶藻弧菌单链抗体ScFv,并成功进行了原核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纯化,用ELISA检测了ScFv与抗原(溶藻弧菌)的结合活性,其结果显示ScFv与溶藻弧菌有良好的结合活性;随后制备的兔抗ScFv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显示出ScFv还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上的研究为ScFv作为基因工程疫苗以及作为溶藻弧菌的特异性探针等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CYP2E1为代谢药物及毒物的关键酶,在不同水平上研究外源物对该酶的活性及表达在水产药理学和水域环境毒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是P450酶综述及研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我国重要经济海洋蟹类。本实验以蟹类生殖生物学为基础,以精子限制机制为中心,定期采样(2005~2007年际),结合形态学、组织学等技术手段,对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