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梵净山是中国2018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满足世界遗产申请标准中的3条标准,第vii条、第ix条和第x条,自然条件优良,生物资源丰富。纵观梵净山历史,佛教在梵净山人类活动史中占有重要影响。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依旧具有活力,佛教思想和佛教戒律都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对自然保护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为研究区,通过对梵净山史料的搜集分析,运用实地考察、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总结梵净山佛教发展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对比同类型宗教名山,分析当下佛教文化对自然保护的作用,探讨佛教文化的自然保护价值,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相关依据。1.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刻画梵净山佛教发展历程,揭示佛教发展中对自然保护起到的作用。梵净山所在的黔东地区是贵州佛教传入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以14世纪作为梵净山佛教传入起点,历史上佛教受到明万历皇帝的敕封,但因四次战乱和其他因素综合影响的缘故,迄今仅保留小部分寺庙。明清两代存留的佛教碑刻一方面描述了梵净山良好的环境,风景优美迷人堪当仙山佛地,另一方面禁止开采森林资源,告诫后人要保护环境,保护鸟兽,以期为后代人留下福祉,反映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点,这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对人们起到了警示的作用。2.通过与遗产地和非遗产宗教名山的对比,分析梵净山在佛教文化影响下的自然保护表现和举措,归纳其特点。梵净山佛教传入发展时间在所有对比地中最短、单一的佛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自然保护,仅次于世界遗产的保护等级推动自然保护的进行,通过历代政府对佛教的重视养护山林,禁止砍伐林木,僧人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佛教建筑等文化景观依山而建,凸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梵净山的自然保护。3.在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分析梵净山佛教文化影响力。根据调查结果,梵净山佛教文化影响范围局限于省内和周边地区,佛教文化影响力弱,超过20%的人对梵净山佛教不了解,佛教活动以观音诞为主,时间为农历大年初一和六月十九,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对佛教活动管理较为严格,推行护生为主的自然保护方式。访谈者对佛教文化评价为一般,佛教文化综合评分为6.3分,梵净山佛教文化存在发展潜力。4.在佛教普世价值的基础上,根据梵净山佛教文化特色分析其内在的生态价值。佛教的生态观通过缘起论和因果论揭示人与自然存在着联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命运休戚相关,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观音文化以慈悲为主题,通过平等观展示人与自然界生命是完全的平等,不存在凌驾于自然的情况;弥勒文化以净土为主题,通过对未来净土世界的描绘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据此提出梵净山佛教发展的3点建议,加强佛教生态观的教育,发展特色佛教文化产业,加强佛教文化体验,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共同推动梵净山的生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