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临学业、就业与情感等多重压力,不仅频繁出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素质还备受各界质疑。此时,关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素质的建设则成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新的尝试。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同时研究指出,体育运动仅仅是影响心理健康素质的一部分因素,且两变量间的影响程度可能还受到某些中介变量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是,这种影响机制的产生原理仍是一个需待探究的关键。因此,本研究立足于考察体育运动引发个体心理变化的发展进程,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心理坚韧性问卷(MTI)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问卷(CSMHDQ)调查777名在校大学生,对心理坚韧性在体育运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间的中介作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运动情况不容乐观,心理坚韧性水平中等偏低,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中等偏上。(2)大学生的运动量、心理坚韧性和心理健康素质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各水平上均显著高于女生,运动量表现为大二大三年级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年级,心理坚韧性和心理健康素质则随着年级增长而增长,到大四年级趋于稳定;心理健康素质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大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运动量在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运动持续年限越长,心理坚韧性和心理健康素质越高,不同运动年限之间呈现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运动量、心理坚韧性与心理健康素质均显著正相关。(4)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心理坚韧性在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表明体育运动通过影响个体心理坚韧性可以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