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都走在西部省市前列,此大背景凸显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场地资源匮乏二者间的矛盾。由此,基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来探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这一命题便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借助社会学,管理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指导纲要,来剖析重庆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化价值。通过多次深入实地的访问、调查、分析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重庆市大学城高校体育资源及其与社会共享的现状,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重庆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具有以下特征:体育场馆数量多,项目齐全,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等流行项目的场馆资源略有不足;学校规模大、办学层次高的高校拥有的体育场馆数量、配置以及规模都要明显高于办学层次一般及办学规模不大的院校,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一方面存在着闲置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紧张的现象;被调查的10所高校中未对外开放的占40%,对外开放的学校也仅局限于部分场馆设施,全部对外开放的为零;传统三大球类项目(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场地设施充足,不同层次、规模高校间差距不大,基本能满足各学校日常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需要。2、重庆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面临以下几种困境:部分场地器材资源匮乏;群众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3、重庆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走社会化路线的依据:宏观政策取向的有利保障;国外典型案例做铺垫;社会进步的时代诉求。4、重庆市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走社会化路线启示:完善法律法规是前提;高校、社区携手并进是根基;优化管理模式是动力;加强安全意识是保障;兼顾公益与经济效益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