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刍言报》,是由民间新式报人汪康年创办的一份特殊的报纸。直至1911年汪康年去世,《刍言报》才最终停刊。作为汪康年生前创办的最后一份报刊,这份报纸在报刊宗旨、报刊特色以及报刊思想方面不同于之前创办的报刊。其不把登载新闻当作报刊职责,更关注报刊的言论功能。相较于同时期的报刊来说,它扮演的更像是一个监督舆论的角色。新闻是报纸的主体,但是《刍言报》的新闻特点并不明显,其报刊文章多为旧闻,在提供新闻资料的同时又提供观点,发表评论。文章内容多涉及变法、立宪、外交等社会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为了保持言论独立,该报坚持独资经营,不依附于任何政治派系,是一份迥异于同时代的政论报纸和商业报纸的特殊报刊。《刍言报》无论在编辑特征、舆论思想还是伦理思想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刍言报》自创办以来便将办报目标描述为“匡救政府,警觉社会,料正舆论”。它自始至终都在追求新闻的客观公正与真实准确,坚守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理念,对于重大的社会事件往往能够保持客观冷静的分析。《刍言报》一直保持准确的定位,持续关注社会问题,有效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刍言报》还积极开展“监督舆论”工作,它批判了当时报刊只凭风传,不辨真伪便登报的做法,反对“有闻必录”。其主张报刊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爱国的立场。《刍言报》在倡导言论自由的同时,还积极地倡导言论自律。它认为报刊的舆论应受到一定的制约,不仅受到政府和民众的监督,更要学会自我约束。报刊作为传播先进知识的载体,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承担起教化大众的责任。《刍言报》无论是在舆论监督方面还是在媒介批评方面对当时的报刊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对维护当时报刊界的声誉及赢得社会大众的信任具有积极意义。《刍言报》关于报刊权利与边界的讨论对于当代新闻行业自我约束,时刻保持自律也具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