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基于2001~2006年的实践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o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一种延伸,是基于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下进行的。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研究旨在观察特定货币政策工具下,相同政策实施力度,不同政策实施方向的宏观经济效应是否具有一致性,当满足上述条件的政策效果不一致时,我们就说货币政策是非对称的,反之,则称为对称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问题既涉及到货币政策方向的选择,同时也涉及到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下政策实施的程度,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力图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践,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非对称性。目前国内外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研究大多从货币供给量及利率等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出发,而本文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起点出发,寻找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性效果的缘由,即探询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究竟于何处何时产生。 考虑到本课题的研究起点为货币政策工具,终点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本文引进了专门处理结构性问题的平滑开关回归模型,来恰当地描述政策的转变给政策目标带来的影响。平滑开关回归模型并不常见,因此本文还对开关函数应用于经济学当中的原理做出了生动的诠释,并且注入了自己的理解。为了使实证的结果更具充分性、饱满性,本文实证部分还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来比较货币政策传导中各个阶段的正负冲击效果。最后,还对这两种方法作出了评价。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非对称性,这可以追溯到货币政策传导的各个阶段。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可知,这种非对称性既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有关,也与货币政策工具自身的特点有关,背后则是更为深刻的体制问题。
其他文献
以旋喷水泥短粗墩基础替代输电塔常见的筏式基础可以简化施工方法、缩短建造周期、节约造价.对旋喷水泥短粗墩基础的输电塔进行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地基的边界条件采用透射边界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建立起名称、类型各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信用担保机构的介入,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级别,分担交易风险,弥补其抵押物品不足、缺乏信用记录等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