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垂体腺瘤主要源于腺垂体,属颅内一种良性的内分泌肿瘤,发病机制包括单克隆学说和下丘脑调控失常机制。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经过几个世纪的医学发展,对垂体腺瘤治疗方法的探索经历了药物治疗到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目前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最主要方法。世界上首台垂体瘤切除术于19世纪80年代由Horsley采取开颅方法完成。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最先于1907年由Schloffer成功开展。Hardy于1967年首次应用显微镜完成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997年Jho和Carrau首次于内镜下完成了垂体腺瘤切除手术。随着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因其安全性、高效性等优势成为神经外科切除垂体腺瘤的首选术式。使用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要严格遵循内镜适应征,操作者除需熟知鞍区解剖结构、熟练掌握内镜手术操作技术外,还应充分了解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并掌握其防治措施,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以提高内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尿崩症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对垂体腺瘤治疗、预后等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8例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资料,首先对可能导致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32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尿崩症(21.6%);肿瘤侵袭性是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0,W=4.682,OR=7.033,95%CI:1.202~41.159),侵袭性垂体瘤术后更容易发生尿崩症;肿瘤大小是术后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7,W=7.201,95%CI:1.655~25.339,OR=6.475),尿崩发生率:巨大腺瘤>大腺瘤>微腺瘤;腺瘤鞍上生长突破鞍隔是术后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7,W=4.355,95%CI:1.070~8.588,OR=3.031),腺瘤突破鞍隔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尿崩症;腺瘤切除程度是术后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2,W=9.516,95%CI:2.528~63.987,OR=12.718),肿瘤全切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尿崩症。结论1.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与腺瘤侵袭性、腺瘤大小、生长方向及切除程度有关,侵袭性腺瘤、腺瘤越大、突破鞍隔及全切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尿崩症。2.术后尿崩症的预防关键在于术中对正常垂体组织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