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化的空间发展以乡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为重心;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土地为核心、以城市为主导的城市用地扩张策略。城市用地扩张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博弈的对象和相关学者分析城市土地利用面临矛盾的焦点。对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研究,从最初的经济、人口等因素深入到政府、制度等因素。中国式分权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逐渐被相关学者关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通过引入地方政府行为深入分析中国式分权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机理,以2008-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作为数据样本来源,揭示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城市用地扩张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制度—行为—结果”分析范式,建立“中国式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偏好—城市用地扩张”的系统性理论分析框架。为了使“制度—行为—结果”分析范式更严谨,本文通过效用函数模型的构建及求解分析中国式分权激励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偏好,即对“制度—行为”过程进行详细的理论推导。其次,根据理论框架及模型推导,提出本文待检验假设。通过建立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联立方程组模型,对待检验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式分权促使地方政府偏向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性财政支出,而减少民生性财政支出。(2)中国式分权激励地方政府在价格和数量两个维度分别采取差别化的土地出让策略。(3)中国式分权激励产生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偏好与土地出让行为偏好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4)中国式分权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偏好直接导致城市用地扩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得出主要结论:中国式分权扭曲了地方政府行为偏好,地方政府行为偏好存在显著互动机制并直接导致城市用地扩张;中国式分权是城市用地扩张的深层原因,中国式分权激励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偏好是城市用地扩张的直接原因,土地制度缺陷是地方政府行为影响城市用地扩张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层面和地方政府行为视角,对远期和近期分别提出缓解城市用地扩张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