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是反映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上世纪90年代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27万亿美元,储备规模和增速都稳居世界第一,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一方面,巨额外汇储备对于提高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平衡国际收支和提高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调控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巨额外汇储备以国外金融资产的形式持有,意味着资源的大量闲置。 面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储备增长速度过快的事实,如何对巨额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改革现有僵化的管理体制,转变储备资产的管理模式,提高储备资产的运营收益,减少外汇储备过高造成的风险便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拥有高额外汇储备的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更多的高储备国家采用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模式。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和比较新加坡、挪威、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经验,就如何构筑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和进行储备积极管理展开了论述,并对我国实行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第一章为文章的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回顾了相关文献;第二章介绍了外汇储备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外汇储备的定义、功能和传统外汇储备管理以及积极外汇储备管理的理论体系;第三章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国际外汇储备管理和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分层次探讨了各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从政策目标、合理规模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各国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提炼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可借鉴的观点;第四章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历史沿革着手,详细分析了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现状、形成原因、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实行积极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一章集中探讨了我国实行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并从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的协调、适度规模、多元化投资以及动态管理等方面展开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