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武术文化的传承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peggy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菏泽人民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尚武之风代代相传。菏泽地处辽阔的黄河冲积平原,早在明清时期就与青州、沧州、徐州并成为中国四大“武术之乡”。新中国成立以后,菏泽武术发展呈现别样的风貌,各种武术社团层出不穷,民间习武风气一度高涨,菏泽更是以武术事业久负盛名。然而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以及西方主流体育文化的渗透,如今菏泽武术文化的传承已不容乐观。本研究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首先对菏泽武术文化的概况和传承基础进行详细的阐述,然后对菏泽武术的代表性拳种—梅花拳的传承现状进行深刻的分析,最后根据菏泽武术文化传承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菏泽武术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借鉴。首先,对菏泽武术文化的概念和传承的基础进行阐述。菏泽武术文化是指菏泽地域内以武术技艺为表现形式,体现和反映菏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菏泽地域内一切与武术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菏泽传统的武术拳种,如梅花拳、炮拳、大红拳、二郎拳、阴阳拳、佛汉拳等;菏泽武术文化的遗迹,如宋江演武场、忠心坑、宋江井、宋江花园等;菏泽现有的武术馆校和团体组织,如宋江武校、曹州武术馆、菏泽弘达武校等;菏泽固有的民俗武风。菏泽武术文化传承的基础有以下几点: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齐鲁文化的思想基础;乡土民俗的文化基础;宗族血缘的社会基础;军事战争和武举制度的历史基础;其次,以菏泽武术的代表性拳种—梅花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地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较多,致使梅花拳的习练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并且习练者大都以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主要目的。此外,习练者练习梅花拳的地点多为街头巷尾的空地,时间一般集中在早晨和晚上,每周练习的次数为5-7次,练习的内容多为拳术套路。由于经费的不足,当地政府很少组织有关梅花拳的比赛活动。最后,根据梅花拳的传承现状总结出菏泽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问题有: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困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传承人的缺乏:传统思想的束缚:政府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菏泽武术文化的传承对策:以人为本,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营造文化环境,促进拳种生存;拓宽传承方式,扩大习练群体;确保武术文化的自主性传承,实行武术文化的物质化和信息化传承;将菏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相结合。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改革的政治逻辑是指支配基础教育改革运行的政治因素及其运行机理。基础教育改革形成的政治逻辑是:改革无不由政治官员提议形成,并具有主观性与功利性;改革方案无不
固态器件具有理想的尺寸、重量和可靠性,现已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电路的设计。现阶段W波段的固态功放的输出功率低,虽然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的发展已大幅提高功放芯片的功率
孔子的人才思想是比较全面的。他主张“贤人政治”,认为“为政在人”,所以主张“举贤才”。他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他对于人才选拔、使用的原则与方法及如何培养人
<正>希望小学始建于1996年,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希望街,是一所全日制国办一类小学。近年来,我校始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立足点、发展点和突破点,致力于打造学校文化,走文化立校
会议
基于技术溢出的视角,文章通过构建前向关联指数与后向关联指数,实证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 FDI 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业FDI 可以通过前向溢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难以在海量的信息中及时准确地捕获自身所需要的部分,从而引发了“信息过载”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个性化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它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和挖掘所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早期的推荐算法大多只考虑了用户与项目(user-item)的二元关系,这可能导致推荐算法的推荐性能不佳。近年来,人们开始利用用户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如位置、时间等等,被称为上下文信息con
指出产品分成协议(PSA)的基本特征是:投资者执行协议中预定的活动,但并不意味投资者有无限的活动;政府仅仅是转让地下资源区域的专营权,而不是所有权和出租权;投资者是收回成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当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被满足,就会去追求更高的要求,如安全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基于这样的理论,笔者选择集中供养的三无老人为研
传统基站广泛采用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基带信号处理,而专用集成电路在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使得移动运营商在进行网络升级时不得不更换设备。基于通用处理器平台
以茶叶品种金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3u)进行盆栽试验,对茶叶主要品质指标进行2次回归拟合,探求茶叶适宜的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茶叶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