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突摇蚊亚科是摇蚊科中建立较早且最大的一个亚科,已记录174个有效属,2275个有效种。该亚科内的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复杂,仅依靠传统的形态分类来鉴定物种相对困难,需要借助分子手段进行辅助分类。武陵山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但该地区的摇蚊学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首先利用形态学的方法,对武陵山地区直突摇蚊亚科的种类进行记述,再基于COI和COII基因片段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形态分类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进行综合分类与讨论。本研究总结归纳了武陵山地区已发现的直突摇蚊亚科为20属53种,并对旧有记录进行了再次鉴定与描述,扩增了部分种类的分布地;新增5个该地区新记录属,分别为:苔摇蚊属(Bryophaenocladius)、环足摇蚊属同环足摇蚊亚属(Cricotopus(Isocladius))、克莱施密摇蚊属(Krenosmittia)、趋流摇蚊属(Rheocricotopus)和扎路摇蚊属(Zalutschia);新增2个武陵山地区新记录种,分别为:浅色沼摇蚊(Limnophyes palleocestus Wang&S?ther)和钩拟毛突摇蚊(Cricotopus(Paratrichocladius)hamatus Wang&Zheng);发现7个新种,分别为:全覆棒脉摇蚊(Corynoneura cooperio sp.n.Fu&Fang)、长突棒脉摇蚊(Corynoneura sesquipedalis sp.n.Fu&Fang)、肛突棒脉摇蚊(Corynoneura tumula sp.n.Fu&Fang)、卵形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ovalis sp.n.Liu)、无突沼摇蚊(Limnophyes minerus sp.n.Kong)、波铗伪施密摇蚊(Pseudosmittia undata sp.n.Li)、圆尖刀突摇蚊(Psectrocladius(Mesopsectrocladius)rotundus sp.n Sun)。本实验共获取20个形态种49头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I)基因和17个形态种68头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2(COII)基因,共117条序列。基于距离矩阵,通过构建邻接树和最大似然树得出分子种,与形态种成功匹配率较高。同时对直突摇蚊亚科部分类群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COI最小种间遗传距离为12.59%,最大种内遗传距离为13.09%;COII最小种间遗传距离为0,最大种内遗传距离为19.92%。此外,分子结果分析得出Limnophyes verpus的种内遗传距离较大,这一形态种内可能有隐种的存在。本研究初步探究了武陵山地区直突摇蚊亚科的多样性,并且验证了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填补了该地区直突摇蚊亚科系统性研究的空白,分子数据的获取扩充了直突摇蚊亚科条形码数据库,为其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