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文明逐渐替代工业文明走入视野,以期解决生态问题。作为语言学与生态学结合产生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学科,生态语言学通过生态学的视角对语言中的生态意识进行研究,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批评话语分析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生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旨在揭示语言中的生态意识和非生态意识,并且以人类道德伦理的标准对其进行批判,解释如何通过语言构建人类道德伦理下整个自然界的生态伦理。智慧生态城市是一种目前在中国以至全球广泛推行的具有潜在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功能的创新型试验城市。中国智慧生态城市案例简介作为介绍性语篇,是传播绿色观念,构建生态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在Arran Stibbe构建的生态语言学分析框架下,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选取的20篇中国智慧生态城市案例进行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运用框架理论和评价理论,探索如何通过语言学特征揭示生态或非生态理念,以及如何对其评价,最终通过构建生态意识来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本文的研究语料来自中国、法国、荷兰、德国和英国的一项国际性智慧生态城市发展研究报告。语料共20篇,共6786字,均来自该项研究中的2016年中国智慧生态城市报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语篇中,隐喻和转喻分别有37处和49处,占总框架资源的43.02%和56.98%。这两种框架资源主要反映了中国智慧生态城市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重复利用,以及肩负着实现其生态功能的责任。语篇使用了大量的态度资源,共293处,其中鉴赏资源最多,在文中共有273处,占态度资源的93.17%,大量的鉴赏资源主要体现了中国智慧生态城市在环境保护、污染减少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有效性和创新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在293处的态度资源中,这些资源几乎全部都是积极态度。中国智慧生态城市案例简介属于介绍性语篇,大量的积极态度资源用以构建智慧生态城市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可以号召人们支持中国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智慧生态城市的实施。应牢固树立生态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未来的中国智慧生态城市将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以智慧性和生态性实现绿色发展和永续发展。本文在Arran Stibbe构建的生态语言学框架内对中国智慧生态城市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丰富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为寻求语言构建生态观念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智慧生态城市在中国的实施和发展。语言构建人们的观念,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寻求语言中的生态意识有助于转变人们的非生态观念,构建人们头脑中的生态意识,最终达成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智慧生态城市案例中的城市规划方案紧紧围绕生态和智慧这一主题,其生态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