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CM-22兼具十元环和十二元环的孔道特征和特殊的物化性质,已显示良好应用前景。本论文旨在降低MCM-22合成成本,获得硅铝比范围宽泛可调的MCM-22,并拓展其在烯烃烷基化脱硫与液化气丁烯芳构化方面的应用。首先考察了六亚甲基亚胺(HMI)和环己胺(CHA)双胺在MCM-22合成中的模板作用,研究发现当以固体硅胶为硅源时,由于CHA的引入,可在HMI用量降至很低的情况下仍然得到结晶度较高的纯MCM-22,而以硅溶胶为硅源时,晶相组成则与HMI/CHA之比有关;采用分子筛液相成核机理解释了上述现象。通过系统研究硼-硅MCM-22(ERB-1)的合成,借助含硼体系成功合成硅铝比在50~600之间可调的MCM-22,打破了常规的硅铝体系难以合成SAR大于80的MCM-22分子筛的限制。考察了MCM-22在模拟FCC汽油烷基化脱硫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随着硅铝比的增加,其噻吩烷基化活性在硅铝比为75时达到最大(98.3%),硅铝比继续增加,活性则不断降低,提出了噻吩烷基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分子筛外表面的观点。考察了MCM-22分子筛催化剂液化气丁烯芳构化的反应性能,研究表明,不同硅铝比MCM-22的初始丁烯转化率都很高(>97%),其芳构化性能随反应时间延长而降低,硅铝比适中(50~200)的MCM-2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芳构化稳定性,反应后催化剂存在三种类型的积碳物种,失活源于孔道堵塞和强酸中心的减少,并且二者的影响力因MCM-22的硅铝比不同而异。论文还研究了MCM-22向ZSM-35的转晶过程,获得了二者比例可调的共结晶,发现共结晶具有不同于二者机械混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