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三]》字用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sq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土简帛是记载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文字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三]》作为新出的竹简材料,是进行文字学研究的一块新领地。本文以李运富的汉字职用学理论和相关的汉字学、训诂学理论为指导,以《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三]》为材料,在对其所有文字进行测查的基础上,整理了890个不重复的单字。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论述北大汉简[三]字用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介绍字用研究情况和北大汉简[三]的研究现状,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通过对北大汉简[三]所有不重复的单字的字用属性进行测查,最后将其属性分为本用、兼用、借用和其他多重属性。其中本用占总数的74.27%;兼用占总数的0.56%;借用占总数的13.82%,具有多重属性的单字有101例,占总数的11.35%。第三章将北大汉简[三]中的字词对应关系进行分类,分别是:一字记录一词,一字记录多词,多字记录一词。其中,一字记录一词的情况最多,共有789例;一字记录多词只有101;多字记录一词仅有40例。第四章通过与其他历时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北大汉简[三]的字用特点。最后是结语,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区域差异逐年显现并在空间上形成分异,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从居民日常生活角度来看,则是居住社区空间分异及其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这在无形中加剧了社会分化。为了提升城市的宜居性,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各城市开始对生活圈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展开研究。生活便利性作为衡量城市宜居性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往常的研究多停留在城市层面,大多根据城市公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是买买提明·吾守尔文学创作的主要阶段,该阶段恰处于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变革时期。本论文以该时期买买提明·吾守尔小说的人物形象类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民族反思”这一叙事主题,综合运用文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类型,挖掘出买买提明·吾守尔小说人物形象类型背后的文化意蕴。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陈述论文的选题缘由和作家介绍
人居环境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环境类型,是地方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徽州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人居环境表现出与其它地域不同的特征.以徽州人居环境为对象,分析其空间特征
随着技术标准的出现和发展,过去十年标准必要专利侵权、许可纠纷数量在世界范围内显著增多。纳入标准赋予了专利权人更大的市场支配力,造成潜在的垄断。为了避免“专利挟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