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侗族稻作文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作文化是“指人们以水稻种植为生计来源或生计依托的文化。由此而衍生的有关衣食住行的种种风俗而被称为‘稻作文化’”。它是围绕植稻而产生的一系列物质、制度、精神等文化事象的总和。侗族稻作文化既是稻作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又因其独特的“稻鱼鸭连作生态系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较为注重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很少从与之相关的制度、精神等文化事象展开综合研究。侗族的稻鱼鸭生计模式历史悠久,其蕴含的生态智慧在当下农业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形下更值得借鉴,但系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值得进行全面的深入发掘。笔者以贵州省一个侗族村寨的稻作文化为研究个案,全面系统地对其稻作种植及其衍生的文化事象进行了探讨,希望由此引起人们对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关注,并思考在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民族民间生态知识等问题。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侗族稻作文化研究的缘起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采用的生态人类学理论分析工具进行评述,即梳理了生态人类学发展历程、国内外生态人类学研究概况,以及稻作文化研究的现状等问题;同时对本文所采用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等一一进行了说明,并简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最后对田野点的村落历史、村落自然地理特征、村落的人文特点作了交代。正文部分由3章构成:第1章主要从宰章传统糯稻种植与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的关系来说明宰章传统稻作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转机制,并对当地改植籼稻后导致的生态系统的局部变化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传统糯稻栽培是构成宰章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离开糯稻栽培这种农业生态模式很难以为继。第2章对宰章稻作衍生的文化事象展开研究,目的是揭示稻作与它相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之间内在的联系,进而说明这些文化与稻种植密切联系,是适应糯稻种植的结果,反过来,这些文化又维系了以植稻为主的生计模式,也正是这些文化的作用使得宰章的传统稻鱼鸭生态农业得以延续至今。第3章主要对宰章稻作生计的变迁进行研究,即厘清了宰章的植稻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在不同时期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下,由传统的糯稻栽培为主发展到糯籼共存再到现代社会杂交水稻为主、糯稻为辅的历程,揭示现代农业对宰章生态带来的影响及其糯稻作为主食地位让渡后,在现实生活中的际遇等问题。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一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必须建构在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维系这种生态农业离不开衍生的文化事象作用的结论,同时进一步结合侗族的传统稻作文化,从生态人类学的理论范式视角,讨论文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从本土知识中探寻生态智慧,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等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IEC61850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太网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电子式互感器的产生以及智能断路器技术的发展,使现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技术发展形
本文从创设信息化、生活化的学习环境等方面探讨开放性历史教学模式。
目的提高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根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对4个普通产科病区和1个高危产科病区45名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手卫
物流调度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物流活动在经济活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一个核心。车辆路径问题(VRP, Vehicle Ro
土地是稀缺资源,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山多人多地少。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需要更多的土地作为发展的载体,不可避免地向农村征收土地满足建设的需要,建设用地规模扩
本文对畜牧业的内涵特征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对新疆畜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目前,新疆畜牧业呈现出生产持续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发生积极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流动人口的迁移出现了大量的“家庭化迁移”现象,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涌入城市的浪潮,这就使得我国的义务教育面临了新的挑战。为了保障流动儿童受
刑事和解是指在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刑事案件中,加害人真诚悔罪,并以赔礼道歉,经济赔偿等方式取得被害人谅解,进而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司法机关可以根据双方的和解情况免除、
俄罗斯文韵学家加斯帕罗夫(М.Л.Гаспаров)曾提出诗歌结构语音、修辞和形象三层分析法。该理论的诞生为诗歌文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笔者试依据该理论对布宁诗作
清真食品是符合伊斯兰教法律、教规的食品统称,特指我国穆斯林遵循伊斯兰饮食准则、规范而制作的饮食。清真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性、严格的禁忌性和食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