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大量兴建,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生物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会产生难以处理和处置的大量剩余污泥,增加污水厂投资和运行费用。整个废水处理厂费用中,发达国家用了50%~60%用于污泥处理与处置的费用,中国也用到了30%以上费用。现如今由于对剩余污泥处理和处置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泥的处理面临着一个严峻挑战。这种形势下,研究低污泥产率的污水处理技术,从源头着手,尽量通过先进技术与改造工艺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达到污泥原位减量,意义非常之大。论文以多孔载体系统为核心,以生物膜中的微型动物、系统悬浮污泥、水质为研究对象,在反应器运行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依次进行检测,数据整理后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计算和相关性分析,最后结论如下:(1)多孔载体系统中微型动物密度约达1200个/ml,较未加载体系统多约750个/ml。多孔载体系统优势微型动物是集盖虫、累枝虫,未加载体的优势微型动物是杯钟虫。培养成熟期多孔载体形成较长较复杂的食物链,为污泥减量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未加载体系统没有形成长的食物链。(2)代表性微型动物多样性指数H分析中,固着纤毛虫和后生动物易受重力沉降作用,使得下层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上层;游泳纤毛虫多样性指数上下层差距不大,可以分泌一种粘液,有利于促进菌胶团的形成,起到上下层及水面兼顾的作用;游泳和固着纤毛虫多样性易受水流冲击的影响;稳定运行期游泳和固着纤毛虫以及后生动物多样性变化,使系统处在动态平衡中,对抗击能力有一定的缓冲作用。(3)多孔载体稳定运行60天内,悬浮污泥浓度变化平稳,沉降性明显提高,污泥活性较高。系统污泥真实产率0.054g SSD/g COD,污泥表观产率在0.045~0.052g SS/g COD之间,两者数值相近,表明多孔载体系统稳定运行期的污泥活性较好,代谢正常且剩余污泥原位减量明显。(4)不同位置的COD值、NH3-N值和DO值并没有因为水力剪切力的作用而出现异常波动,去除率COD达到90%左右,NH3-N达到93.2%左右。COD、NH3-N的出水已达到国家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城市污水排放标准一级B。(5)多孔载体系统中可作为悬浮污泥浓度高低的指示性微生物的是钟虫和红斑瓢体虫,与污泥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811。多孔载体系统有大量钟虫时,说明系统悬浮污泥浓度较高,两者呈正相关;当系统出现较多的红斑瓢体虫时,预示着系统悬浮细菌浓度较低,两者成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