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学习周志杰主任的临床经验、针法特点及“四针疗法”,总结出周老的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扬。脑性瘫痪是由于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在胎儿或婴幼儿时期。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小儿脑瘫的患病率却有升高的趋势。婴幼儿期是运动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粗大运动发育被认为是其他发育的基础,理应作为脑瘫康复的重要环节进行研究。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绝大多数是来自个人的经验,总结名老中医运用针灸治疗脑瘫的经验和学术思想较少。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没有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随机对照,且样本量低,可重复性差,因而只能在小范围内使用,影响对针灸疗效的客观判断。在本次研究中我应用周老的“脑、腹四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并进行科学的临床观察与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导师学术思想及四针疗法,为治疗小儿脑瘫的提供新的、疗效可靠的方法和学术理论。方法:1理论研究一方面,全面回顾收集周志杰主任的论文、论著、课题研究及临床病例资料,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总结。另一反面,通过平日研读经典、聆听周老教诲及跟师学习,观察、分析、理解、体会其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辩证思路、选穴配伍和针刺手法特点,提炼出周老临床针灸治病的学术思想和常用“四针疗法”,并在独立临床中进行应用和体会。2临床研究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门诊及脑瘫诊疗中心的1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采用评价者盲法,由固定评估医师进行量表评价,其不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法。数据由专门统计人员统计,统计者不了解分组与评价情况。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脑、腹四针”,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5次,60次为1疗程。观察两组对GMFM-66、MAS评分的影响,采用尼莫地平法判定疗效。观察指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观察两组间有无差异,总结、评价其疗效,并对治疗后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理论研究成果:本研究挖掘总结了周老的学术思想及其渊源、常用的“四针疗法”及擅长的针法特点,并在临床上具体应用体会。周老受“准绳堂”父辈们“注重整体、针灸药食并重”思想,以及《内经》、《难经》及其他相关各家的影响,形成了其“整体调治”的学术思想。1学术思想1.1注重整体,阴阳并调1.1.1左右并调:临证时对于一侧疾患,如偏瘫、面瘫等,周老多采用“左右并调”的方法来补虚泻实,达到左右阴阳平衡。1.1.2上下并调:包括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体现了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的阴阳并调之法,通过人体脏腑、经络及气机的上下联系来达到阴阳平衡。1.1.3前后并调:周老认为,腹在前为阴,背在后为阳,故前后配穴即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达到阴阳并调之效。1.1.4内外并调:肢体内、外侧阴阳经脉失调就会出现肌力、肌张力及姿势异常。周老治疗时多采取补阳泻阴或补阴泻阳的方法平衡阴阳。1.1.5气血并调:气为阳,血为阴。气和血一阴一阳,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周老治疗气病或血病时,常气血同调,阴阳并治。1.2重问诊,识三因,辩病源。周老临床强调通过“四诊”来辨识三因,根据不同“时因、地因、人因”,从天象、地象、人象的角度全面了解人体的状况,做到有针对性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发挥中医的整体调治优势。1.3注重食疗,强调针、药、食并重,各显其效。平疴食疗为先,不愈针药并举:症状较轻时,周老常单独采用食疗进行调理:如不愈,再予以针灸药物。对于慢性、易复发疾病,周老采用食疗为主,配合针药来治疗;急性疾病,以针药为主,配合食疗。平素注重饮食调养,纠正脏腑之偏:周老强调,日常生活中应根据体质采用食物进行合理调养,预防疾病;患病时则依辨证,采用食、针、药治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1.4重视经络辨证,强调熟识穴性。周老认为,经络循行是针灸治疗的基础,经络辨证包括依病候辨证、依病位辨证。针灸治病的关键,一在辨证,二关取穴,三乎手法。如果辩证确凿,取穴精巧,手法纯熟,治病即能事半功倍。2周老的“四针疗法”包括:形神兼调,善用“脏四针”调五脏;注重“四海”理论,各以“四针”调虚实:如调髓海用“脑四针”,调水谷之海用“腹四针”,调气血取“焦四针”。3周老针法特点包括:飞针速刺,强调“气至病所”;崇尚指针,强调指力为先;擅用芒针,一针多穴祛痼疾;崇尚任督,针、灸、点穴并用。4周老的临床经验包括:巧识病因,治愈顽固性腹胀;左右并调,治疗顽固性面瘫;内外同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上下并调,治疗少阳头痛;前后并调,治疗原发性痛经;表里经并调,治疗胁痛;针食结合,治疗习惯性便秘。独立临证时,将周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应用于临床,采用温针灸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采用“脑、腹四针”治疗小儿遗尿及抽动症。临床研究成果:论文在全面学习和传承导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基础上,观察导师的“脑、腹四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疗效,结果如下:1收集完整病例130份,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儿治疗前年龄、性别及MAS、 GMFM-66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66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提高的更为明显(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儿治疗后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两组MAS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41例,无效8例,总有效57例(87.69%);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39例,无效17例,总有效48例(73.84%)。两组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尼莫地平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56例(86.1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36例,无效18例,总有效47例(72.31%)。两组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不同年龄段患儿尼莫地平有效率,6月-12月为85.71%,13月-36月为71.66%,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低年龄段患儿有效率高于高年龄段;低年龄段MAS有效率82.85%,高年龄段为78.33%,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高低年龄段MAS的有效率没有差异。结论:1对于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脑、腹四针”配合康复训练,可以降低肢体的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2运用“脑、腹四针”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有效率。3年龄与小儿痉挛型脑瘫的康复疗效相关,年龄越小,进步越快;年龄越大,进步越慢。脑瘫患儿治疗后痉挛程度的改善与年龄未发现相关性。4小儿脑瘫病变责之脾肾二脏,治疗重在任督二脉。痉挛型脑瘫临床呈现的肢体拘急挛缩,多与“阴阳失调”有关。治疗上,以“通督扶阳益髓、调任健脾益肾”为法。针刺督脉可以调节人体阳脉之气,补脑益髓:针刺任脉可以调节人体阴脉之气,补脾益肾。针刺任督二脉,即可以协调全身阴阳经气的平衡,通过“扶缓抑急”,达到“舒筋缓拘”的目的,从而有效的降低肌张力,减轻肌肉的痉挛,改变异常姿势,提高运动功能,达到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