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作为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和催化剂,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青睐。然而,随着FDI进驻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增长,其众多负面作用开始浮出水面,声讨FDI的声音雀起。学者们也开始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FDI对东道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并非简单的单调增长,而是各种效应复杂的结合体。以往的研究忽略了FDI外溢效应存在非单调发展的倾向,同时忽略了FDI历史作用的变化。本文从FDI的溢出作用存在方向变化的假设前提出发,通过对中国面板数据的检验,证实了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是复杂的,同时已经出现了作用方向逆转的趋势。
本文基于对中国现状的统计描述以及FDI溢出效应逆转的理论可能性,建立了非线性的计量模型,尔后通过四个面板数据样本,分别从地区和产业层面检验了FDI外溢效应的真实性。本文的样本区间为1998-2004,时间跨度7年,弥补了在对华研究中数据时间跨度短的问题。同时,本文从全部企业中分离出内资企业,避免了偏误的产生:全部企业的快速成长很可能是由于接受外资的企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是来自内资企业的绩效提升;即使内资企业没有任何进步,计量结果仍会造成其发展的假象。
计量结果显示,FDI外溢效应的非单调变化特征具有鲜明的产业特点,并且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比资本密集型产业更为突出。通过进一步探究,本文认为对造成FDI倒U型溢出效应的原因,首先在于外资企业早期的高能耗、强污染的滞后长期不良影响,其次来自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对高级人才的争夺以及FDI带动了国内熟练劳动力的价格上涨,再者FDI独资和并购倾向的加重有效防止了外资企业核心技术和知识的外溢。然而,本文并没有发现竞争带来内资企业的负面影响,从整体上看,其正面效应已经充分抵消了负面因素。在全部地区层面上,我们没有发现FDI该特性的强烈证据;分地区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线性特征的拟合程度优于非线性特征,然而中西部地区却已经出现FDI向负面效应转变的苗头,不过目前该情况尚未十分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