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世界上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比如河南省林州市是食管癌集中高发区。总的5年生存率尚不足10%,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现已公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食管癌5年生存率的主要措施,早期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现在癌症的诊断主要是以肿瘤组织切片的细胞学鉴定为依据,而此操作过程繁琐,且常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操作简便、实用、准确率高和费用低的诊断方法。细胞癌变总是从构成它们的分子开始的,在细胞恶变的过程中,这些分子的结构,构象和数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早期的变化并不引起临床症状和医学影象学的变化,而激光拉曼光谱却能反映这些变化,因此激光拉曼光谱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以及癌变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光谱诊断有可能影响这个世纪的病理学诊断方法。一些研究者陆续在DNA和癌症方面,如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皮肤、胃肠癌、甲状腺癌、肺和血清等进行了大量拉曼光谱研究,这些均表明拉曼光谱能在分子水平揭示正常组织与癌组织间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每一种不同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进而研发一种能够反映组织内在显微状态的诊断特征。目前,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和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也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的差异,为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进一步论证拉曼光谱技术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材料与方法组织样品均取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食管癌组织(肿瘤中心部位)和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5cm部位),共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6岁(42岁至78岁),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手术前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采样时间2006年2月至7月。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切片、HE染色,并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阅片证实,包括鳞癌57例,腺癌7例。按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进行分类,分别对这两类组织进行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每类各64例样品。组织样品从手术室取得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去血渍及坏死组织,置入标本袋,再将其放入15-20℃冰箱内。在2小时内采用单面刀切片,组织厚度为0.5-1.0cm,而后将其置与同一型号的载玻片上,把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用30倍的目镜观察切片,使焦点聚集到病理切片进行光谱扫描,得出食管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激光拉曼光谱,重复采集光谱。再运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和图谱处理,同时将组织行常规固定、HE染色进行病理证实。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同类组织样本激光拉曼光谱绝大多数具有较好的重现性,拉曼光谱特征基本相似,而不同类型组织样本的激光拉曼光谱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在64例食管癌组织的拉曼光谱中,其中52例食管癌组织的激光拉曼光谱均具有2个明显的特征峰,并且特征峰峰位对应于的波数也在1661.9cm-1和2936.7cm-1附近,谱线有弯曲起伏(见图a),其中9例癌组织只在波数为2936.7cm-1附近具有特征峰,另外还有3例癌组织没有特征峰;而正常食管组织的激光拉曼光谱在该范围内只是一个平滑的曲线,没有明显可分辨的特征峰,谱线也有很明显的弯曲起伏(见图b),且这两谱线的弯曲起伏有着一致性。结论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激光拉曼光谱有着显著差异,体现了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在分子水平上的组成和结构的不同,说明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在分子水平上有明显差异,这向我们展示了激光拉曼光谱技术被应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有着广阔的前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激光拉曼,这对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癌变机制、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